讲好故事,改变人生
小时候读《增广贤文》,里面有一句话“在家不会迎宾客,出门方知少主人”,一直不大明白,客人来了端杯茶倒杯水,拉拉家常聊聊天,有谁不会呢?后来发现还真不是那么简单。我自己不算一个有趣的人,很多场合也不是不能讲,但遇事常常喜欢讲道理,自以为还不错,但很多听的人却未必认同,可能会觉得比较干巴比较无趣,如果来的客人也跟我差不多,有时候聊着聊着就聊不下去了;如果遇到一个有趣的人,听对方将简单的事情也讲得无比生动,常常不觉时间之流逝,一次简单的见面也会让人意犹未尽,宾主尽欢。所以一直都特别佩服那些会讲故事的人,也想自己学点讲故事的本领,慢慢变成一个有趣的人,于是就一些搜罗了一些有关讲故事的纸质或电子书开始阅读。
刚读完许荣哲《故事课(全集)》电子书,很受启发。这本书篇幅也不是很长,13.4万字,每天抽空读一点,最多也不会超过一周就可以读完。可能是来源于其上课的课件,一些章节中讲的故事有不少重复,但以这些章节的侧重各有不同,因而读起来仍觉津津有味。
开篇是罗振宇的《推荐序》,他从书中摘选了乞讨盲人的故事,仅仅是从“我是个盲人,请帮帮我”到“这真是美好的一天,而我却看不见”这一句话的转换,让看到的人心理感受立刻不同,结果也就天差地别。这充分展示出了故事的力量。
许荣哲还告诉了我们一个完整的故事都包含有:1、目标→2、阻碍→3、努力→4、结果→5、意外→6、转弯→7、结局等七个部分,我们看过的经典电影、小说,无不符合这个“靶心人公式”。将这个公式简化,还可以分解为“努力人公式”和“意外人公式”,而这两个公式分别反映的是“纵向思维”
和“横向思维”这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就像打井的人,同样都是想打出一口出水的井,纵向思维的人认准一点,就会一直挖下去,直到出水为止,这就是“努力人”;而横向思维的人如果在一个点上挖到一定深度还没有出水,就会换一个地方,挖到岩层或同样深度还没有出水,再换地方,直到挖到一个出水的点为止。运用这个公式,我们也可以开始写自己的故事了。
不过,我们很多人可能都有过“一看就会,一做就废”的尴尬经历,现在公式有了,启发也多,我们这些业余选手真的就可以成为故事高手了吗?不,还远远不够!按照写作三要素:输入→思考→输出,这最多只是输入阶段,只有跟自己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通过关联转化,才可能让我们也拥有故事的力量,否则,乞讨盲人的故事跟我们有什么关系?无非就是感叹一下罢了。
我们是职场人,所以我们更感兴趣的可能是“故事营销”。许荣哲在书中给我们讲述了不少职场营销故事。
爱迪生为了发明灯泡,尝试了1600多种材料,失败了1600多次,最后终于取得成功,这是不是很适合“努力人公式”?如果我们把自己某个产品的研发过程也按照这个公式整理成故事,对我们的营销是否能带来帮助?
乔布斯和褚时健个人经历都充满了励志色彩,也完全适用于“靶心人公式”。乔布斯认为“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人是说故事的人”,而他本身就是一个讲故事的高手。他一次又一次利用故事思维,创造情景,进而产生“现实扭曲力场”,让消费者听得如痴如醉,最后掏钱买单,最终创造了苹果公司的传奇。所以我们要么围绕人通过故事赋予意义;要么围绕事情的发展过程通过故事的形式讲述出来,影响人们的观念,从而达成期望的目标。或许我们也可以在身边的人中找出合适的对象提炼出打动人心的故事,或者模仿乔布斯将某个新产品的应用场景如放电影一般展现出来,说不定也能取得不错的效果。
至于“世界上最会卖东西”的毕加索的销售策略,小男孩“反差式”的推销法,都令人印象深刻,记忆犹新,对我们提高营销水平,也有不错的学习意义。
而赛局理论或可称之为6个金币的故事,不仅可以帮助人通过管理心理预期来取得超出预期的收益,同时也可帮助人更好地理解人性,过好自己的人生。
正如罗振宇所说,笨拙的人讲道理,聪明的人,学会讲故事。读完这本书,尝试其方法,相信讲故事的水平多少会有些提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