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越久,我越能体会到,一个人的成就,在年轻时候就已经大部分注定。
我们都说“性格决定命运”,其实句子前面应该是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思维认知,才是一切的源头。
上周阅读《人类简史》的时候,从智人的崛起想通了一个长久以来的思维误区,于是有了这篇迟到的文章。
2008年的时候,普通的中产家庭攒够100万元,心态上是安稳无忧的。
仅仅十年之后,一个普普通通的中产家庭,都会背负100万元以上的房款。
十年前,你抱着踏踏实实、自力更生的态度拼搏努力,可以让你衣食无忧。
仅仅十年之后,自力更生的态度会让你不自觉的忧虑,也会被社会碾压和淘筛。
千年前的将军才佩戴着铁剑,百年后却是普通士兵的标配。
十年前的精英才有强者思维,到今天也是中产阶级的必备。
很多时候,我们会感慨“没有错,也会被淘汰”。
是时代的滚滚洪流,推着我们向前走。
强者思维中最重要的,就是自强独立。
一.
出生小城市的朋友,家里也有些背景,而他们立志改变自我,靠自己的双手和能耐打拼出一个天地。每次过年返乡朋友聚会,看到依靠父母过着舒服日子的伙伴,他们就会不屑一顾。
的确,你是一个靠自己自强独立的孩子,这没问题,我们都知道。
但是在大城市拼搏的他们,是这样自强独立的:
他们辛辛苦苦的攒钱,拒绝家里提供的帮助,看到好机会不敢去投资,看到房价暴涨没有能力去首付。于是收心继续工作,争取尽快靠自己攒够首付。物价的飞速上升很快就赶上了工资,他们的首付梦想又要延长。
他们不太愿意谈恋爱,除开灵魂伴侣之类的原因,经济因素同样在考虑之内。他们想努力工作,有车有房有资本再去给另一半更好的爱情。
他们不太喜欢在工作中合作,更加擅长依靠自己。做很多事情的时候,希望自己有多大能力就做多大的事情,尽力把项目完成好就行。自食其力,自给自足是支撑他们的美好愿望,他们就近乎质朴的努力在和世界对抗,真是勇敢而无畏。
如果上述的这些就是你理解的自强独立,那你也和我一样存在长久的思维误区。
分不清楚什么时候要独立,什么机会该坚持,会让我们在时间的流逝中丧失成长的机会和溢价的潜能。
二
首先我们要区分一个年龄层,如果你大学刚毕业,在大城市才打拼,你不用理会这篇文章。如果你26岁以后,还在按照你原来理解的“自强独立”打拼,那么我们可以聊聊。
你脱离家庭的自强独立,表面看起来,成为了家人和亲戚眼中不依靠父母的有为青年。其实这其中的弯路,那些本可以让父母帮你校正的轨迹,都是你的机会成本。
你感情层次的自强独立,表面上看起来,是在为另一半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为你们的未来谋求幸福。可是,你连爱人的能力都没有,连表达的历练都缺乏,连照顾人的机会都不会,你错过了一片森林。
你工作层面的自强独立,表面上是在技术层面培养自身,实际上是你接触不到其他人和领域、行业的想法思路,你的整个工作格局闭塞而阻隔。
现在看来,那些认为自己有多大能力就做多大的事情,在工作中尽自己所能的人,一定是附庸和普通员工。
想做成什么事情,就应该去找对应的人一起,大家一起承担风险,把事情做大。当事情做大的时候,效率就是加倍,你才会有更高的溢价。
这是成事的思维,这也才是现代中产阶级的标配思想。
三、
我们认同自强独立,所以认为从父母那里索取一丝一毫都是“啃老”,更是“不孝”。
我觉得,在家庭关系中,只有你能力不够,还在跟父母要钱叫做啃老。
如果你的能力超过了父母,那么你就应该利用家庭的关系和资本。因为当你能力更大的时候,资本掌握在你手里,比在你父母手里溢价更大,也更有效率。
我们都爱讨论原生家庭,其实这不是我们能选择的,相信我,如果孩子有选择,他们也不会降临在那些贫穷、暴力和吸毒的家庭。
看到过一个从事高端家庭理财的朋友分享:这个世界上优秀家庭真正能够传承的,都是资本、资源和政治的集合。他们不会告诉孩子去坚持所谓的“自强独立”。
对我们大部分家庭而言,我们能够有的就是资本积累和部分人脉资源。
面对底牌,我们要考虑的不是从头再来、白手起家抛弃父母的基础,而是思考利用他们的人脉和资本,在他们的基础上做的更好。
当然,如果你父母没有基础,那你只能自强独立了。
不然,你的孩子还得再来一遭。
人世间的轮回和循环,看透了其实挺无趣,甚至是残酷的。父母的天花板才是孩子的起跑线,父母偷的懒、受得气、吃得苦、学的艺、积累的财富和人脉,看过的格局和视野,都会以某种形式反馈到自己下一代孩子身上。
看到这点,才能从内心打消“找个金龟婿”、“娶个上上亲”,“找个好岳父”,实现阶级跃迁的“梦想”。
独立自强到底是个啥?
套用经典回答:应该一种自我排解和压力宣泄的情绪控制能力,是一种自我驱动做成事情的执行能力,是一种理性考量综合风险的大局思考能力。而不是说,一件事情从头到尾都是你自己独自做的能力。不是独自啊!不是独自啊!
共赢思维和“靠别人”不一样啊,独立自主和“自己干”不一样啊,我们和他们不一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