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现在都越来越重视健康,愿意花更多的钱来维护自己的身体,
这就给了无良商家不少可乘之机,连喝水这个稀松平常的事情也被盯上了。
各种碱性水、矿物质水层出不穷,喝水可以改善酸碱体质、纯净水有害健康等等说法让我们心生恐慌。那这些满天乱飞的说法,真的有道理吗?真的有对健康格外有益的水吗?
一位叫杨罗伯的美国人被抓了。
2018年这位“酸碱体质理论”的创始人被法院要求向一名癌症患者赔偿1.05亿美元,就是因为他在没有行医资质的情况下,用所谓的碱性疗法给癌症患者“治疗”,耽误了正规治疗。
什么是杨罗伯的“酸碱体质理论”呢?
——“我们吃的鱼,肉,米饭等都是酸性食物。酸性体质是万病之源,碱性体质百病不生;想要健康活命,得多吃碱性食物,来调整身体PH值。”
人体本身是有酸性有碱性的综合体,唾液的PH值为6.5-7.5,胃上部的PH值为4.0-6.5,胃中下部PH值为1.0-2.0等等,这些都是人体内环境的一个稳态,健康状态下自身可以调节,不需要特殊的吃、喝来维持。
另外从狭义上来说,我们常说的人体PH值指的是血液的酸碱度。在正常生理状态下,人体酸碱失衡不容易发生,并不存在所谓的“酸性体质”。健康人的血液是弱碱性PH7.4左右。如果身体酸性或碱性短暂增强,呼吸系统将会在几分钟之内反应,加速或减缓排出二氧化碳(酸性),从而在几分钟之内就把PH值调节正常值。肾脏尿液排泄系统和血液系统,也会通过强大的平衡调节PH值,所有没有人的血液是酸性的 (PH<7.0),不存在“酸性体质致病”这种说法。
然而,在杨罗伯收割粉丝二十余年中,几乎所向披靡。
2018年,美国的杨大师倒了,但拿健康忽悠人的把戏不会止步在2018。
很多天然矿泉水在宣传时常提及,喝矿物质水能够帮人体补充矿物质,对健康更有益。
首先,要知道我国对于什么样的水能称得上「饮用天然矿泉水」是有明确要求的。
《GB 8537-2008 饮用天然矿泉水》规定,要命名为「饮用天然矿泉水」下表中的八项指标得至少有一项(或一项以上)符合要求。
不是含了钙、镁、锌等元素的水都是饮用天然矿泉水。
有些饮用水会标注「天然饮用水」「饮用天然泉水」,也常在包装上标注钙、镁、钾的含量,不仔细看还以为是矿泉水,其实不是。
(活泉饮用水、饮用天然水≠饮用天然矿泉水)
我国标准将包装饮用水分为了「饮用纯净水」和「其它饮用水」,而「天然饮用水」和「饮用天然泉水」按照国家标准都应归属于「其它饮用水」。
另外,「喝水补充矿物质」这种说法有些夸大喝水的作用,纯属噱头。
有些厂家为了宣传矿泉水,特意强调指出纯净水不含矿物质,长期饮用会导致人体缺乏矿物质,对身体有害。
很多人一听到矿物质,微量元素,想都没想,就觉得微量元素就是很稀缺、很珍贵、很难获取的意思,水中如果没有微量元素,身体不能补充微量元素怎么办?实际上并不是!
首先,微量元素指的是,在人体中存在量极少,通常指低于人体体重0.01%的矿物质,而并不是很稀缺,很珍贵,很难获取的意思,仅仅只是在需要的少而已。
第二、微量元素并不是补充的越多越好,人体只需要那么点,多了少了其实都不好,而且,既然不是很稀缺,很珍贵,很难获取,其实完全没必要抓住水里面那点微量元素不放,各种食物中的微量元素比水中要多的多。
第三、人体只能吸收有机状态的微量元素,而对无机状态下的微量元素几乎吸收不了。而水中的微量元素大多都是无机状态的,这就是说,水中的微量元素基本是无法被吸收的,微量元素大多只能从食物中来。
老子曰:“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那么,怎么喝水更健康?
首先,良好喝水习惯很重要!
饮水适量,未渴先饮,少量多次。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成年男性每天饮水量是1700毫升;成年女性每天饮水量是1500毫升;孕妇要多喝一些,每天喝1700毫升;如果是母乳喂养的妈妈就增加2100毫升。
但是,具体饮水量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环境和活动量来决定。
无论纯净水还是矿泉水,只要符合国家安全标准,就可以放心饮用。
当然,纯净水是通过RO膜将原水反渗透处理,这种处理方式可以将水中几乎所有的无机盐、重金属离子、有机物、细菌病毒等去除,安全性更有保障!
我们要健康地喝水,更要科学认识水!
文章转载:爱舍尔净水官方网站
原文链接:爱舍尔健康科技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