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一首《定风波》,将自身豪迈乐观,体现得十分潇洒,更是古今以来的好词。
大意是这样的,3月7日沙湖道中是游玩时下的雨,同行的人都很狼狈,只是作者本人不觉,不过一会儿,天气便转晴,所以做这首诗,尽管天气十分不好,但我一点都不怕风,吹得人有些冷,但是回首看去,本来那雨天已经变晴了。
苏轼诗中主谁怕,后面又以归去来衔接,而一蓑烟雨任平生,却是被后面的无风雨也无晴所衬托的,而苏轼题,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侧面体现了诗中所描述的对人生的坦然与乐观,在同行皆狼狈,唯独不觉中,又看出他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人,而这一句也是之所以著《定风波》一词的原因。
所以我没说苏轼这个人在被贬黄州后才看清的人生,比如说定风波,若是发现在现在人的手上,要么是躲避,要么就是抱怨,而且有了天派的书,是看得开这件事,在这场雨中尽情体验自然的风光雨露,实际上与我们又有关系与现在很多大喜大悲的概念相同,而我们常常做不到喜怒,不形于色,将人生演绎得毫无区别,在这种思想下又如何能有多少人与苏轼相提并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