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17

2021年3月17日星期三《非暴力沟通》

第四章   第五章

【书摘】

1、虽然他用“觉得”这个词,但他表达的是看法而非感受。

2、如果我们想利用他人的内疚,我们通常采取的办法是,把自己的不愉快的感受归咎于对方。家长也许会和孩子说:“你成绩不好让爸爸妈妈伤透了心!”言下之意是,他们快乐或不快乐是孩子的行为造成的。看到父母痛苦,孩子可能会感到内疚,并因此调整行为来迎合他们。遗憾的是,这种调整只是为了避免内疚,并非出自对学习的热爱。

3、如果我们通过批评来提出主张,人们的反应常常是申辩或反击。反之,如果我们直接说出需要,其他人就教可能作出积极的回应。

4、不幸的是,大多数人并不习惯从需要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在不顺心时,我们倾向于考虑别人有什么错。例如,如果孩子把外套放在了沙发上,而没有挂在衣柜里,我们可能就会说他们是懒虫。如果同事没有听从我们的建议,我们也许会指责他们不负责任。

5、个人成长会经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情感的奴隶”。第二个阶段:“面目可憎”。第三个阶段:“生活的主人”。

6、对他人的指责、批评、评论以及分析反映了我们的需要和价值观。如果我们通过批评来提出主张,人们的反应常常是申辩或反击。反之,如果直接说出我们的需要,其他人就较有可能做出积极的回应。

【心得】

正确表达自己的需求或许会难,却避免了因为沟通不到同一个层面而产生的分歧。

有的人可能一生都学不会表达真正的感受和需求,所以才会觉得的不到被满足。而真正的被满足,是正确表达自己的需要。让对方清晰你的目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