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旧迎新:2022年除夕夜,我终于和家人团聚在一起,非常开心。
故乡是每位游子心心念念的地方,每逢佳节倍思亲,每位游子的心中最美风景在回家路上。然而疫情这三年来,很多在外的人都无法回家与家人相聚,特别是过年这团圆的日子,没法现场感受阖家团圆热闹的气氛,这是游子们心中的苦啊!所幸的是科技的高速发展弥补了不能回家过年的游子的这遗憾。微信语音视频,让大家在疫情期间,可以云团圆,云拜年。通过网络的一端,感受这久违的家的热闹与温暖。
2019年底,武汉市突然宣布封城,让安定已久的人们才猛然感到,这次疫情来得是如此可怕。这场没有硝烟的抗疫之战让经历过的人永生难忘。走到哪都要出示健康码,测温,核酸,隔离等等这些情景到现在依然历历在目。
2022年是上海疫情最严重的一年,恰逢那一年我们一家在上海。随着疫情的越来越严重,那时候过完年几天就来上海哪都不能去,我们心里也非常清楚,隔离防护是当时最好的防治措施。所以发现一例阳性整个小区都要封控。
从2022年三月份开始陆陆续续地封控,四月份足不出户,一直到七月份,依然是在家里不能出门。不停地做核酸做抗原。有些民众对不停地封控,对反复地做核酸不能理解,其实我们心里都跟明镜似的,只有这样,才能防止疫情扩散,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控制疫情。
那时候我们还买不到菜,菜店关门了,网上京东、淘宝、拼多多各大平台上海地区卖菜的全下架了,唯一途径靠手机里的社群团长抢菜以满足生活的需求。所以每位宝妈什么事都不做,第一个睁开眼睛就是守在手机的各大群里抢菜,生怕一秒时间没看见就没菜被人可抢光了,把自己整得精疲力尽。我们在上海真的经历过吃白粥几天。虽然活动空间受限,生活物质受限,但大家仍然坚持着,努力配合社区的封控工作,有国家作为后盾,无数人无畏无私奉献着,坚信我们一定能战胜疫情,大家也会过上之前安定的生活。
看着志愿者和医护人员,在大热天穿着厚厚的防护服给我们做核酸,面对疫情的肆虐,面对疫情危险,他们仍然没有畏惧,相比之下,我们目前受的这些苦,又算得了什么呢?
封控在家的时候,最受影响的是小孩的学习。大宝在房间上网课,由于房间网络信号不好,她有时候要跑出客厅上课,两三岁小宝只能活动在房间,不敢让她跑出去客厅生怕吵到姐姐了,空间太小,小宝不愿意了各种闹腾,心中苦无法言喻。再加上丈夫也出不去工作,当然也就没有了收入来源,各种支出照样哗哗地流,我们承受着各种压力,小孩天天在家里呆着,嘴里老念叨着回外婆家,以至于有时候哭着闹着想要出去。我不断地安慰安抚小宝,其实我此时此刻的思念远在千里之外的家了。
家里农村疫情不严重,我们都非常想回家,但是也知道的疫情期间是不能乱跑,特别是从疫情重灾区突然跑回去,会给当地的防疫工作带去很多影响。越是疫情越是不能回家就越是想念着家乡的人,想着家乡的美食。
也许乡情是我们所有漂泊在外打拼游子们魂牵梦绕的地方,最亲切依恋的永远都是家乡的那一缕乡音和乡味。
发生疫情之前的三年春节,其实我都有回家的,我们自驾车从上海回到广东,可是2019年12月回到自己买的房子家时突然遇到疫情,即使离村庄几十里路开车就半小时也未能回去过2020年的春节,我们响应国家号召不乱跑动,我只能呆在县城房子,未敢回村子里的老家,一直在县城自己家简单过的年。
2020年12月份我们要回家办点事,也从上海回了广东仁化县城的家过春节,由于我感冒咳嗽了很久,也是因为疫情,怕生病回去影响到别人。这次终究没有回去乡村老家,也是在县城过的年,幸好那时候弟弟家新房子也买在县城,那年和母亲一家在县城过的年,虽然在县城过年没有在农村热闹,但是一家人团结在一起热热闹闹,特别是和妈妈在一起过年,我觉得这比什么都重要!看着饭桌上丰盛的饭菜,一大家子的其乐融融,还有妈妈脸上那掩饰不住的笑容,这一刻,自疫情以来心里的雾霾顿时消散得无影无踪,心里无比愉悦!我想,这就是回家的意义所在吧。
吃完年夜饭,一家人围坐在电视机旁,看着心心念的春节晚会,发小秋明同学向我发来祝福和问候,得知我没回去乡下过年,他拍摄了一段村庄放烟花的热闹场景发给我,让我感受到了一回农村的过年还有小时候的热闹气氛,那一刻,思绪又回到了小时候!
记得小时候家里并不富有,过年的零食都是母亲手工制作的,有糖环,油角,饼子,牛耳朵,蛋散等,这些东西用糯米粉、面粉、糖、芝麻、花生,各种配料制作而成。油一炸很香很香,放在陶瓷大缸里能从冬天吃到春天,这是童年美好的回忆。每天还没放学,就惦记着家里陶瓷大缸里的那些美食了。等放学出了学校,飞奔着往家里跑,生怕晚几分钟这些美食就会不翼而飞了。
有一次我们家做过年年货,一大早母亲叫了很多人来帮忙,我上午到中午也参与了做年货拉拉队里,我们包油角,很有趣,一块面粉用酒瓶子碾薄,然后用电筒圆圈盖盖子把面皮印成一个个小圆圈,如同现在饺子皮。我们一群小伙伴比赛包油角,把芝麻、花生馅包进去,边边角捏成小花,放簸箕里。我们包得非常开心,时而传来欢声笑语,我记得那时姐姐包了个大油角像太阳,像向日葵花。我们都抢也模仿着,嘻嘻哈哈好热闹......
下午母亲把做好的各种年货小吃就开始放锅里油炸,直到炸成金黄金黄色捞出来放簸箕里凉一会儿,能很远飘来香喷喷的味道,嘴角的口水不自觉地流了出来。那时家里炸这些年货,长辈们总要把厨房门关住并锁上,馋得我们只能站在小板凳上,趴在厨房窗户上,一面贪婪地闻着那美妙的香味,一面望眼欲穿:什么时候才能吃呀?
过年之所以我们这么翘首期盼,除了能吃上平时吃不到的美食,过年最开心的还有能穿上新衣服,还有大人包的压岁钱。
因为那时候的农村家家户户都不富裕,每个人只有过年才能有新衣服穿,所以我们最盼着过年,不像现在何时何地都能买到新衣服穿。
依然很清晰地记得,大年三十下午三四点就要洗澡穿新衣了,穿着新衣的小孩个个会跑出家门口比美,你看看我的新衣服,我看看你的新衣服,无比兴奋!
有一年大年三十我还有去放牛的任务,那时候为了想穿新衣服,我和邻居文锋哥牵着牛从屋门前到屋门后,后山的马路上绕圈圈,走了一遍又一遍,有个大人笑话我们“哎哟!这样喂养牛,牛儿哪能吃得饱来过年哦。”
我们不管了,闻着自家厨房飘出炸油角的香味和母亲做年夜饭的味道真香,真恨不得马上就到下午四点,赶牛回牛圈子,我们还要回去穿新衣服呢。
那天下午我和文锋哥把牛儿赶到后山上,山上远远能看到我们村庄,因为是除夕,村庄家家户户下午时候都会炊烟袅袅升起,我肚子突然咕噜咕噜叫,想着家里各种美食流口水......
太阳还在天上高高挂着,我们就迫不及待地把牛儿赶回牛圈子了,这时候家里来了一大群人,原来母亲请他们吃下午茶了,各种做好的美食已摆上了餐桌,一大桶油麦菜制成的盐茶大家一起品尝着下午茶,品尝着各种各样的年货美食,吃得很开心。
我和隔壁奶奶都非常喜欢吃那种白色的圆圆的糍粑,我母亲说这种叫大汉糍,用糯米包裹着里面的用糖制成球的爆火花团,太好吃了,咬一口软软糯糯的,立刻有一股香甜可口的汁冒出来,还有香甜的爆米花,我吃得津津有味。母亲还说:“别吃这么饱这只是下午茶,晚上还要吃大餐过除夕夜呢!”我开心地舔舔嘴巴说“嗯!”玩去了,放鞭炮,烟花,滚地鼠,玩得不亦乐乎。
夜幕降临时,果然母亲把她做好的年夜饭端上桌了:有盐焗鸡、鱼、腊肉,米粉肉、猪肚煲鸡汤、酸笋炒猪大肠、炒石螺,酿豆腐和各种糍粑丰盛的晚餐要美美的大吃一顿。
我们是广东客家人,口感都偏重肥、咸、熟,也喜欢吃清淡一点的食物,原汁原味的,客家人有着热情好客,勤劳善良,朴实大方的品质。
每每看到炊烟袅袅升起,我就想起家乡的客家菜和好吃的各种美食。
2023年的疫情管控终于放开了,可以随时随地回家了,今年回老家过年人真多,很热闹和开心。我也决定从这一年回家乡再也不出来了,好好地陪伴家人……
2022年除夕夜,也就是马上过2023年的春节了:中午弟弟和弟媳在家贴对联,我把院子打扫干净,然后洗了很多衣服和床单被套,等待姐姐他们年初二的到来。
我给孩子早早洗澡换上新衣。勤劳的母亲在一旁做年夜饭,煲姜醋,味道正浓香,飘香溢出来,很香。母亲做扣肉,做好红烧鱼,煲汤,杀鸡,做腊肉腊肠,做米粉肉等,好多丰盛的美食。看着孩子们脸上洋溢着的快乐,作为母亲,我也深深地体会到了那年年夜饭时妈妈脸上的喜悦之情了。
下午五点吃过丰盛的年夜饭之后,我开始陪小孩放烟花,礼花,小孩子玩得真开心。我跟着孩子们跑,跳,捂耳朵......看着开心地跑着叫着想玩却又不敢玩的女儿,这不就是小时候的我吗?不远处有礼花声,鞭炮声不断,一束束光伴随着这响声飞上天空,绚丽绽放!站在楼顶上欣赏着这独特的美丽夜色,难以忘怀。
我们还未放完烟花,就已经有很多小伙伴上门来访了,好多年没有相聚了,大家还是如从前一样的亲切亲近,大家如从前一样无话不谈,家长里短聊个不停,屋子里充满欢声笑语,好不热闹!丽丽,愉愉,兰兰,他们依然很美丽,似乎不曾有什么变化。多年过去,小伙伴们都已经长大,成家,为人父母,多年过去了,我们的年龄变了,容貌变了,而始终不变的还有我的情谊,还有我们对家的眷恋和情愫。
我端来母亲做的很多糍粑和手工制做的油角、蛋散、田里摘的桔子、一些糖果、花生、瓜子、柚子、马蹄、苹果、饼干等招待同村伙伴。大家不约而同地把这些拿在手里,细细品尝,品的是过去,尝的是生活;品的是付出,尝的是收获!
我们一边吃东西一边聊天,打牌,打麻将,玩得很晚才散伙各自回家睡觉,难得开心的一天,难忘的2022年除夕夜,2023年人间烟火气又回来了。
“烟火气 照人间,喜悦无边 举杯敬此年”。
祝兔年快乐,新年吉祥,合家团圆,幸福安康!
作者简介:伍细英,笔名:空谷幽兰C2yo,女,广东韶关人,自由职业者,多平台创作人。热爱文学,音乐,朗诵,想用真诚的文字温暖你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