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7点在京城科技参加了一场读书会,书籍是马尔科娃博士《协同的力量,与思维方式不同的人共同思考》分享人晚风和Geroge。
我们知道,在信息时代独立发展模式已经受到的限制,合作的意义不仅仅是思想和力量的叠加,而且是倍数的增长,众人的力量能创造出个人无法超越的价值,今晚分享的书籍通过认识自我的思维工作原理,关注自己的注意力,并且对三种注意力状态进行评价,发现自己的盲点等进行讨论。
首先分享的是晚风,除了增长情商,智商,逆商外,增强协同商同样必不可少。协同商分四个部分:思维模式、思考才能、探究和思维共享四个部分,而每个部分的共同之处在于,先己而后他人。思维模式分处理信息与应对信息的能力,思考能力看的是一个人的挑战能力;探究讲的是根据问题的构建与可能性提出好问题。而思维共享需要做到是改变自己与他人的思维模式。
思维模式里着重介绍的是思维定式,大多数的分崩离析都是惯性思维带来的恶果,瓦解都是惯性思维带来的恶果,大多数的突破都是非惯性思维带来的益处。
晚风带大家玩2个思维定势测试游戏:
第一个:right-finger -top or left-finger-top
双手十指自然交叉,你的左手在上或右手在上?试着改变一下,内心感觉是否不舒服?
第二个:right-arm top or left-arm-top游戏
将你的双手交叉环抱在胸前,看看右手在上或是向下,试着改变一下,内心感觉是否不舒服别扭?(据说,右手在上的都是右脑型)
人有三个区:舒适区,学习区,恐慌区
而晚风在工作中面临着困恼:当老板安排的难任务时,内心因恐惧而抗拒。于是她将《功夫熊猫》电影里师傅的一句话作为桌面,“if you only do what you can do,you will never be more than what you are now”中文翻译是:
如果你只做你能做的,那么你就不能做你能够达到的
思维定势限定我们在舒适区活着,而想要成长必须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去学习,接受外界的不确定恐慌。接下来讲的讲者分享了书中的思维模式小测试:
作者将思维模式分为三种,听觉模式A,视觉模式V,与动觉模式K。视觉型的人看世界,听觉型的人听世界,动觉型的人用身体感知世界,但很多时候我们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用的是哪一种沟通模式,因为这些都是潜意识行为。没有人只采用其中一个方法而将另外的三种完全拼弃。虽然我们的脑袋会随着外界的剌激而自动在三种方式间不断跳跃;不过我们都会有一个“优先采用方式”,通过打印好的卡片测试后,我的优先方式是:“VKA”视动听模式。
大家测试下来的结果是VAK,VKA,KAV ,KVA,AVK,AKV都有,听觉型的朋友平时微信聊天喜欢别人用文字表达而不喜欢听语音,视觉型的朋友有的喜欢看书但不喜欢边看边听,而动觉型的喜欢站着演讲,并四处走走,一秒也安静不下来。Geroge给我们穿插了一个游戏,选出3种类型的听众排排站,主持人写下一种动物名称,动觉型的看做动作,视觉性的人描述动作,听觉型的人听到描述后猜动物是什么。又一轮特别有意思,当动觉型的人表演了狐狸,可是视觉性的人却没有理解,他将自己看到的传话给听觉型的人时,听觉型的出乎意外的反应到了答案。
这个游戏给大家的思考是:
1.原来每个人的思维模式都不一样,那么如何将这么多思维模式的人协同起来?
2.每一个思维模式都是独立的,视觉可以触发动觉,动觉也可以触发听觉,因此没有优劣之分,关键在于触发。
游戏过后 ,回到书中,继续第二部分,思考才能
说到底 这种能力旨在发现自己在盲点和优势,盲点的发现可参考哈约力窗户原理,原理主要是解释自我和公众沟通关系的动态变化的四象限,而自我优势的发现可参考孙圈圈的请停止无效的努力,从发掘天赋、提升能力、选择平台、回归自己来做出改变。
思考才能分为内部与外部因素,我们将外部因素如果归结于运气,那么内部因素得从三方面 ,知,能,愿.认知自己知道什么,自己有什么要的能力,哪些需要刻意练习,哪些时间需要用到激情,当然这些的前提是自己有强烈欲望去自主学习,日日精进。
第三部分书中讲的是探究,晚风給我们展示了一个罗盘,罗盘里有四个方向,分别是创新型(what if ),关联型(who),分析型(why)与程序型(how).这关联到了35种思考驱动力,<详情见书本>找出你认为自己最强的,较强的,与最弱的先5种,大概能知道自己处于罗盘中的哪一种。
最后还讲到了第四部分思维的分享,与客户与上司相处时,知道对方思维模式,与对方同频交流。多年后当你回首往事,这样的团队协同精神仍然在你的心灵深处闪光。
这就是今天的读书会,一本书引发两次群体游戏,真令人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