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是快还是慢,是长还是短?你的人生是充分利用了时间,还是虚度了时光?
对于时间不同的人在不同的状态下有不同的答案。在网上有一句话“一分钟有多长,看你是蹲在厕所里面,还是等在厕所外面。”
对于人生不同的人更是有不同的态度。有人“朝闻道,夕死可矣。”而有人却陷在时间的陷阱里,浪费着时间,碌碌无为。
时间是相对的,非时间是绝对的。
人生是时间的产物。时间让人之所以为人。
虽然我们生活在时间中,但也深陷在时间的陷阱中而不自知,怎么看到时间的陷阱,走出时间的陷阱呢?这一切可以从杨定一的《时间的陷阱》中找到答案,帮助我们从时间的桎梏中突围出来,实现更清醒自主的人生进化。
杨定一,博士,现任台湾长庚生物科技董事长、美国洛克菲勒大学分子免疫及细胞生物学兼任教授。被赞誉为“世界预防医学领域天才中的天才”。已出版《真原医》《好睡》《丰盛》《静坐:科学医学与心灵之旅》《不合理的快乐》《时间的陷阱》《短路》《奇迹》《转折点》等多部畅销著作。
1 没有最完美的时机
朋友的父亲去世了,她为了帮助母亲走出痛苦,带着母亲吃各种好吃的,享受生活。每每这时,母亲都要说这个你爸都没有吃过,这个你爸没有见过。
朋友收拾遗物的时候发现了好几件崭新的羽绒服,老人习惯了穿旧的,每年孩子给买了新的也舍得穿,想着以后穿可是到去世也没有穿上。
这让我想到了在网上看到的一个故事。一位女士喜欢围巾,看到好看的围巾就买下来,但是都放在衣柜里,觉得在上班不适合戴,觉得没有戴的合适场合,总想着等到退休了,可以随心所欲的穿戴了,到时带着这些围巾去旅游,去拍照,结果没有等到那个时候。
其实不仅是衣服,我们很多时候都在等一个完美的时机,等有钱了就好好享受,等孩子大了就可以好好休息,等明天再做这个工作等等,总为自己找一个好的理由推脱,总在找一个好的时机开始,结果很可能等来后悔,遗憾。所以正如书中所说:“没有最完美的时机。”
所以想做什么就去做吧,不要等待。
2 惯性是时间的产物,
在长期的工作、生活中人们会形成各种各样的习惯。早上起床后第一件事干什么,第二件事干什么,护肤化妆的步骤,上班走哪条路线,把车停在哪个位置,坐到办公桌前是先开电脑,还是先准备水,水杯放在左手边还是右手边等等。可以说我们从早上起床到晚上睡觉很多事情都是惯性在做,不需要思考就完成了。
形成惯性也进入了时间的陷阱。所以可以每天选择一个惯性来打破。可以是起床后做的第一件事,也可以是上班的路线,只需要注意每天只需要选一件足以。
改变一个惯性可以中断我们的一个回路,形成一个新的回路,就会调出固有的惯性,遇到新的机会。
电影《向左走,向右走》里男女主在同一栋公寓里相邻而居,一个习惯向左走,一个习惯向右走,在楼道、电梯、旋转门进出却从未相遇。偶然一次两人逃避房东催缴房租在公园相遇,一见投缘,相谈甚欢,可惜天意弄人,大雨湿透了两人留的电话号码,联系不上彼此,两人隔墙忍受相思之苦。幸运的是,两人历经种种磨练终于再次遇到,有情人终成眷属。其实如果两人有一个改变一下自己的惯性肯定就会早早的遇上,早日修成正果。
3 进入非时间状态,解脱自己
有时,会听到身边的人们抱怨,我年龄大了,学不了新东西了,学了就忘,不如不学。然后他们不思进取,蹉跎终老。
而有的人,却跳出时间和年龄的限制,活到老学到老。
我国的“传奇奶奶”姜淑梅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半生文盲,快60岁了,开始像小学一样学习认字、写字,75岁出了自己的第一本书《那时候 穷时候》。在随后的几年里她更是一发不可收拾,几乎保持了一年出一本书节奏,不仅高产量,而且是高质量。年近80岁时开始学习画画,82岁的时候推出了她的第一部民谣和故事画集《拍手为歌》。
姜奶奶的故事让多少认为自己年龄大不能学习的人感到羞愧。无独有偶,日本也有一位奶奶-笹本恒子。她52岁开始学习鲜花设计,后来出了《鲜花设计教室》一书。
这时很多人已经选择什么也不干,安享晚年了,可是恒子却越来越勇。71岁时,再次进入摄影行业,实现了再就业。
对她们来说,时间只是工具,她们不被时间困住,透过时间,安排自己的工作,丰富自己的人生。
4 写在最后
《时间的陷阱》这本书不仅告诉我们这些,更是知道我们正确的认识时间,走出时间的桎梏。作者通过这本书告诉我们只有人有时间的观念。
透过时间,我们可以加快生活的步调,但是也会越来越不愉快,甚至可能消灭地球。
打破时间的观念就可以跳出人生的困难,这需要臣服和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