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效应撞上青春期

最近在读社会心理学,对很多内容都一知半解,但读到“焦点效应”还是有不少感触。

焦点效应是人们高估周围人对自己外表和行为关注度的一种表现。

想起几年前教清北班的时候遇到的W,很聪明开朗的女生,高一的时候谦虚知礼,被各科老师交口称赞,成绩也是由最初的不十分起眼一跃成为第一梯队,被学校和家长当成清北生的苗子重点培养,各种优质资源都向她倾斜。

高二的时候我发现这个女孩儿开始不一样了,上课总爱跟老师顶嘴、发表自己的看法,总爱显摆自己的优势,毫不顾忌课堂氛围和其他学生情绪。刚开始以为她是善于思考,反而鼓励两次,后来发现不对劲,私下里找她谈过几次,让她要注意说话的语气分寸,但收效甚微。

因为并没有影响学习成绩,而且也缺乏经验,后来只是把她归为“年轻气盛”,不再过多关注她。没想到下学期就爆发了,她跟同学、跟老师、跟班主任、跟校领导的关系越来越差,大家也都反应她太自以为是了,不服气任何人,但因为学习好,所以成为大家都不愿意“惹”的人。

高三没教她,但听说更加变本加厉,成绩也开始退步,因为不够虚心、听不进意见,也没有老师愿意理她,成绩一再下滑,最后高考也没有考入理想的大学,后来就没有她的消息了。

我不知道现在的W同学去了哪里,发展的怎么样,也不知道她有没有后悔当年的年少轻狂,但我很懊悔,我没有在她迷茫的时候拉她一把,让她在成长的岁月里留下了遗憾。

现在想想,她具有非常典型的“焦点效应”,错把一时的成绩当成了理所当然,也高估了自己在班级里的地位,认为这些优势会一直伴随着她。当她一点点的把之前积累的东西消耗掉以后,大家就把焦点移走了,这个时候为了保持住原本的“荣耀”,她更加变本加厉,试图以此吸引住老师和同学的关注,结果离原来的自己越来越远。

原本万众瞩目,却逐渐失去关注,这对处在青春期的她来说是非常大的打击,她拼命挣扎反抗,但几乎没什么用。而我却不知道该怎样帮她克服这些,我不算是一个合格的老师。

虽然明白了焦点效应,但我依然不知道该如何应对,希望继续读这本书能找到答案。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