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对于我来说不算陌生,但也不能说是很熟悉。这场战争的爆发,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是历史的必然。失败的原因有很多,有政治的腐败,制度的落后,文化的自傲,有内忧外患的因素,也有科技军事的落后等等各方面的因素。
单从当时的清朝军备力量来看,失败已是必然。
武器装备的落后
火器上远远落后于英国。英军那时候已经处于初步发展的火器时代,但是我们国家任然处于冷热兵器混合使用的时代。冷兵器大家都很了解了,刀枪棍棒等等,耳熟能详。值得一提的是当时我们使用的火器。
火药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这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大家都知道。火药早在隋唐时期就被孙思邈发明,但是火药的发明,令大家意想不到的是,火药是在当时人们长期炼丹中偶然发现。在鸦片战争时期,可以说火药在这场战斗中有很大作用,但是中国一直处于前科学时期,没有深入研究使用,更没有上升到科学理论和实验体系。这也就导致了火器落后的必然。
在鸦片战争时期,清军使用的火器还是仿制明朝时期引进的火器。就工艺上来讲,就比英军使用的火器落后了200余年。那时候清军所使用的火器,也称为鸟枪,枪长2.01米,铅弹重5克,填装火药15克。射程100米,射速最多2发/分钟。而英军当时主要使用两种火枪,一种枪身长1.16米,弹丸重35克,射程200米,射速3发/分钟;另外一种枪身长1.42米,弹丸重53克,射程约300米,射速4发/分钟。从武器上来讲就远落后于英国,在枪型上,枪身太长、点火装置落后;性能上,射速慢、射程短这都是致命的缺点。火枪即是如此,更不用说当时海战的主要武器火炮,铁制查、铸炮工艺落后、炮架和瞄准器不完善、炮弹种类少等缺点。
船舰装备远不及英国。英国海军可以说是当时世界之最,拥有各类舰船400余艘。用坚实木料制作,能抗风涛涉远洋;船体下部为双层,抗沉性能好;能悬挂风帆数十具,能利用各种风向航行;军舰大,吃水能力强;安装炮较多,最多可达120门炮。而清军虽然说数量上可以与英军匹敌,但是船只小,安炮最多的船舰也只能与清军最少相比。说到船只的大小,其实当时的清军也造出过比战船更加大的船,但是清朝当时政府对战船的大小和规格都有严格的规定,导致自我限制了战船的发展。为了保持水师的绝对优势,居然反过来规定民船的大小尺寸,限定民船出海时的火器、粮食、淡水的携带。严重导致了,中国造船业和航海业的起步。
兵力的涣散
清朝大家都知道,是满族的天下。其军队主要由八旗军和绿营两部分组成,八旗军也就是嫡系部队,绿营也就是汉族部队。当时总的算来,清朝八旗军有20万,绿营军有60万,总兵力约80万。英国军队算上他们的御林军,总兵力约20万。从部队的规模来说4:1可以说是完全碾压,但事实并非如此。
一方面是内忧外患,兵力分散。古时候大家都知道,要调兵增员可不是那么容易,从一个地方支援另外一个地方少说也得1个月,多则3-4个月都有。这八十万军队为了巩固清朝的稳定,驻扎镇守在祖国的各方,调兵遣将对当时来说不算是件容易的事情。
另一方面兵营中士兵的待遇不好。那时候当兵,家属都是随军,而且那时候的士兵并不像现在集中扎营集中居住训练。清朝时候士兵就像现在的公务员一样,上下班,有训练了就去参加,有任务了就去执行,没事了就在家里种种地,陪陪老婆孩子。当然这也不怪,待遇低钱少养活不了家人;许多士兵都把服役当做是副业,自己都有自己的营生养家糊口。这导致兵力虽多但是极为涣散。
从清朝的军备力量来说,落后的武器科技,涣散分散的兵力,都是鸦片战争失败的因素之一。鸦片战争前期,中国从经济文化上来讲都算的上是世界强国了,但是闭关锁国,故步自封不接受外来文化和科技的进步,夜郎自大应该是最终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