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班主任,除了自己一身本领之外,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那么班主任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呢?
魏老师在本书第二章用18小节,讨论了班主任培养什么样的学生。
首先,魏老师结合国内国外(苏联和美国)关于中小学生守则,制定了适合国情班情的学生成长的目标与任务。共八条:辩证地分析自己;尊重集体、国家,对集体、国家负责任;充满信心;意志坚强;胸怀开阔;除关注学校生活、教科书学习外,对社会、对世界的问题有较广泛的兴趣;能做实事,有潜心实干的精神。
其次,在这种成人目标任务的驱动下,魏老师关注阅读,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比如关注国内外科技动态、关注外国同龄人怎样学习.....这些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还能在和比较的过程中自查自省,能够做到自知自查自省的人,还会差吗?
第三,魏老师更关注学生的品性修养。比如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两个自我,能受委屈的人才是强者,心灵的摄像机对准杀,立足长处,培养自信......从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入手,一个学生心智成长了,才算是真正成长,光是抓住课堂的学习,这只是成长中次要的事,心智成长了,很多班级问题也就迎刃而解。我想,这就是魏书生老师,包括现在退休的李镇西老师,为什么身兼数职还能在班主任一线工作的重要原因吧。
当然,这个道理都懂,但是如何在教学中运用,效果如何,影响因素就很多了。这个就待自己在工作中去慢慢摸索吧,但愿自己勇敢一点,通透一点,灵变一点。
班级管理效果,与班主任工作环境、工作能力、已经工作心态密切相关。从这张内容来看,魏老师有这些方面值得我思考:
第一,还是那个亘古不变的道理:亲其师,信其道。做老师的,要放下架子,走进学生生活。魏老师就爱和学生“商量”,当然,让我们去和学生“商量”,可能没有这种商量的效果。但至少,亲近学生很重要,老师不要等学生主动来亲近自己。魏老师出差回来,和学生开“记者招待会”,这就是寓教于乐,这就是给学生亲近自己的机会,当然,我们也就离学生近了,近了,就亲了,我们也有教育的机会和力量了。
第二,做一个好教师,还是要有过硬的学识,师生相处虽然要亲近,但也不是许多臭皮匠,聚在一起臭烘烘完事,更重要的是获得智慧的力量。学生是要老师带着走的弱小魂灵,我们要给他们一个支点,这个支点就是学识。魏老师广泛阅读,科技的、政治的、国内的、国外的,都积极关注,无论是找机会或者创造机会,都和学生交流,在交流中自然就会有思想的火花,自然就达到了心智培育的目的。
第三,这也是很多老师苦恼的。教育除了教师自身素养,更要资源。如何寻找更有意义的教育资源,就成了难题。对于优秀的老师来说,他自己就是资源。无论是魏老师也好,李镇西老师也好,还是管建刚老师也好,他们本身就是一种资源。魏老师作为学者教师,祖国各地教育教学了如指掌,分享教育就是手到擒来的事;魏老师身兼数职,常参加人民代表大会,对十三大十四大国家政策走向,更比一般人了解深刻;魏老师作为教育教学教授,经常上公开课,那么他的学生也会有很多机会锻炼自己等......优秀教师本身就是一种资源。
还是魏老师那句话,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我们就努力做什么样的人,努力把自己活成一种教学资源。
虽然路远,但只要在路上,我们就会快乐。
2017年7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