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陈帅,21年11月份选派到墨冲镇新蒙村任职,可能大部分同学都没听说过新蒙村,我先简单介绍下,新蒙村位置偏僻,距离墨冲镇25公里,有14个村民小组,781户3081人,其中脱贫户218户853人,村集体经济薄弱。
今天很高兴有这个机会和大家分享我到村任职的一些感想。主要是向大家吐槽下在推进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难题和想法。我主要负责厕所革命、农村建房、基层治理、产业发展这几块内容,在去年的厕所革命中,遇到的最大问题不是宣传动员群众改厕,而是和农业农村局扯来扯去。首先给定时间很紧,9月底才开始要完成全年的任务,这个不重要,无非是咬咬牙;最难得是给定的标准变来变去,最开始讲只要没有享受过改厕的(除异地搬迁)家里还是旱厕的农户都可以,好,值得一提是我们新蒙的工作作风是很积极的,第一周就动员62户群众报名动工,结果后来标准又变了,只要享受过危房改造的都不能再享受厕改,已经报名的62户合格的只有11户,其中有些已经动工改厕好了,没有办法,我和网格员只能挨家挨户的到已经动工的群众家里解释、赔不是,群众很好讲话,都摆摆手说没事,没得补助就没得补助,反正自己改卫生厕所也是方便自己,也不怪我们。但是换位想一下,如果是我遇到这样的事,下次村干部和网格员再动员其他的工作,我先会打一个问号,肯定不会积极无保留的响应了。所以,有时候上面给的一些政策根本不贴合实际,只会按照上级下发的文件改一下称呼和用语,对于基层的单位来讲只有指导意义,没有实际操作的作用,最终苦的累得难为的还是基层一线的干部,做吧,不知道怎么才能做好,试着做又这不行那不行,不做吧,上面追责问责,老百姓得不到政策带来的福利。我觉得在基层的累主要就是政策到农村实施的最后一步没有打通,毕竟最后一步不能以文件传达文件。
再和大家聊一下我们新蒙村的支柱产业—刺梨,借着国家实施退耕还林的东风,我们发展刺梨种植2700亩,目前管护正常的有1300亩左右,受干旱影响,22年采收刺梨鲜果60万斤,产值72万元,集体经济增收3万元。不知道大家发现问题没有,72万元的产值,集体才增收3万元,这还是建立在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10余人不需要开工资的前提下。为何有产品群众和村集体挣不到钱?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发展农产品没有自己的加工生产线和品牌基本上挣不到钱,钱都让中间商拿走了。去年刺梨干果每斤的成本是8.5元,卖给贵定的老板那里是10元,然后人家一包装直接卖18元。我们算一笔账,假如我们直接卖向市场,60万斤鲜果可以得到15万斤干果,每斤卖18元,产值就有270万元,收入可以增长4倍,利润增长66倍。所以,今年我们就决定无论如何也要建设自己的产品生产线,最后村两委的村干部决定每人出资两三万,共筹集资金20万来引进,先拿一小部分刺梨产品来试水,计划用三年时间来打造自己的品牌,最终带动群众增收。
所以回顾我自己在村任职的日子,有苦也有甜,但最多的还是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