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思考人生,也因这思考常常给我带来苦恼,人在想象自己的生活时,不知不觉就走到完美主义的道路上,一切看起来都那么容易,但现实中往往是当面泼冷水。冷水泼过之后,又开始思考和分析,结果又走到完美主义道路上去了,这就是一个死循环。
直到,今年看了十多本积极心理学的书,才逐渐把心态调整过来,其中这本书对我的触动最大,《理性生活指南》,它提出了十条常存人们头脑中的非理信信念,正是这些信念,而不是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实,常使我们痛苦不堪,把生活搞得乱起八糟。
看完这本书,我才明白我的病因在那里:我之所以不幸福,是因为我把幸福的标准定得太高,我对生活有太多不切实际的浪漫幻想。
这些不切实际的浪漫幻想的产生,就是由于我脑海中的认知偏差,有许多非理性信念。
十条我不能一一举例,展开来写,我说几条我触动最大的吧
首当其中的就是一号非理信信念,你必须(是的,必须)获得生活中所有重要人员的爱或认可。
获得他人的认可,大概是我活着时一直都有的渴求,读书时,想获得老师的认可,考高分,参加工作想获得领导的认可,留个好印象,谈恋爱时,想获得恋人的认可,这样才能留住她,还有一直伴随左右,想获得父母的认可,让他们以我为荣。最后,还有一直潜藏于自己内心的,想获得自己的认可。
就这样,我把自身的价值依附在他人的认可上,当得不到时,就会自卑,自我贬低。我把别人对我的期望,全当作是对我的考验,我要竭尽全力通过他们的考验,不让他们失望,这样才能证明我自身的价值。
我受这个非理性信念毒害十分之深,就在我写这篇文章时,我都觉得它的阴魂还在我身上。尽管我反复对自己说,接纳自己的一切,存在即价值,当我却仍然会把假期一天的游玩当做浪费时间,觉得虚度光阴。
当我总想证明自己,却都以失败告终时,我终于明白证明自己是很大的悖论。它预先通过定下一些条条框框的规则,然后再努力把自己装到这些条条框框中。可这样一来,你压根证明的就不是自己,而是一些条条框框的正确性。
八号非理信信念:你的过去目前仍然非常重要,如果某件事请曾经强烈影响你的生活,那么它一定会不断决定你今天的感觉和行为。
这条也感同身受。我就是属于那种活在过去的人,我认为我的过去不够好,所以我的将来也不会好,因为我没有积累足够好的资本和能力。拿最切实的例子来说,由于高考的失败,我没有获得好的学历。这使我长期处于自卑中,并不敢尝试换工作,我固执地认为,在这个如此看重学历的社会,我已经错过了改变命运的机会。我任由我的学历限制着我,而不敢跨出第一步,做出新的尝试。
我总是觉得,过去和现在以及未来,存在一条隐秘的通道,一切早已被决定好了,像米果多诺牌,推到一块,其它的都跟着倒。
从头再来,需要毁灭的勇气。而我没有这份勇气,大概就是因为过去的经验制约着我。
十号非理性信念:你可以通过惯性、不作为或者消极而不投入的享受来最大限度地获得人类幸福。
这条最振聋发聩了,也是最切中要害的了。许多人的(包括我)的人生停滞不前,都是因为存有这个非理性信念,我们觉得冥冥之中自由安排,自己什么都不用做,而自己想要的一切都会水到渠成。比方说很多人想财务自由,可从来不去学习赚钱的技能,买理财产品,做长远的财务规划,而就只是脑海中一直有这么个念头而已。又比如说,像我想写出好的小说,可缺乏练习,不和同行交流,也不琢磨技巧,只是等灵感迸发,一挥而就。再比如说,很多人期望爱情,想找到称心如意的人生伴侣,可天天宅在家,不出去多认识朋友,等着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就算遇到喜欢的合适的,也因各种原因不主动争取,不坚持付出等等。
大道理谁都会讲,但大部分人的人生都过得不幸。是那些道理不管用吗,我觉得不是,那些成功之人,过上了自己想过生活的人,所懂得道理可能还没你多,他们之所以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是因为他们每天在践行着那些人尽皆知的道理:勤劳,勇敢,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