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韩大爷的杂货铺
1.
刚上高中那会,我报名参加了学校举行的演讲比赛。
那时候也不懂什么演说技巧,往台上一站,基本全靠扯脖子喊,喊口号,喊道理,喊目标,喊未来。
初赛结束,只拿个第四名,磕磕绊绊也算擦边进了决赛,但前景堪忧,决赛前有一周的准备时间。
学校是在县城,我家在乡下,那个周末,我回了趟家。
吃过晚饭后,跟母亲讲最近怎样怎样,也顺带说了下,参加了演讲比赛,如何如何的。
母亲听了挺感兴趣,叫我当着她的面再来一遍初赛的演讲,我回忆了下台词,站起身来,又慷慨激昂地重复了一遍“扯嗓子喊”,累得汗都下来了。
结束后,母亲笑了,说挺好的,问我决赛打算怎么弄。
我说跟初赛一样呗,也没想出更合适的主题。
母亲说:“你这个主题,不错,但你这个演讲,怎么感觉就是缺点东西呢。”
我问缺什么,母亲想了一会说:“感觉,不够具体,缺生活。你看,你讲的这些道理,对是都对,但听着没滋味儿啊,你口号喊得再响,大伙听不进去也不行啊,要我看,演讲比的可不是谁道理又多又全,要是比这个的话人手一本《论语》就可以了,大伙听你说话,是想听到一点不一样的东西,一点具体的东西,一点你能说别人说不了的东西。”
我一想,也是这么回事儿。“那我该说什么,怎么说呢?”
母亲告诉我:“你应该说事儿,按讲故事的方式去说,每一句话都能保证落在地上,就妥了。”
我抱着这样的宗旨练了一个礼拜,最后拿到了那次演讲比赛的冠军。不止是那次,在以后面对任何演讲比赛时,我都用母亲的教导来提醒自己:说具体的话,保证每句话都落在地上。
屡获佳绩后,我打电话给母亲:这招真灵啊,简单又有效。
母亲说这是她多年琢磨出来的理儿,告诉我:“不光演讲比赛是这样,包括日后你与任何人说话,沟通时,也要这样,不要讲空的,要讲实在的,表达感激时要这样,表达爱意时要这样,表达观点时要这样,表达情绪时,也要这样。越具体,越能展现出你的特别,越专精,越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
那一年,我和身边的同学们刚刚升入研究生一年级。
坦诚讲,我们当中的很多人当初选择考研,纯属是被“逼上梁山”,要么就是被家人催着,架着考上来的,要么,则是本科毕业时没找到称心的工作,亦或是没想好合适的人生出口,两眼一抹瞎,一咬牙,就钻进了这个围城。
所以,当我们坐在研究生教室的板凳上,不知有多少同学心里升腾着焦虑与不安,大家都生怕自己不是做学问的那块料,再虚耗个两三年的光景,最后落得个工作都找不着的悲惨境地。
加之,研究生毕业后,大家的眼光自然会水涨船高,小地方不乐意去,大地方呢,竞争又那么激烈,再打量一下自己,回想大学四年真的是没学到多少东西,不免心虚得紧。过去是那么不堪,前景又那么渺茫,谁还有心思考虑学术的事,一个个都神游天外,目光暗淡。
某天某节课,走上讲台的是一位有着多年行业实操经验,同时理论水平也很高的老教师。
大伙一开始对他尚抱有期许,内心祈祷着他能为我们分享一些独家资讯,哪怕是说一点职场成功学也好,但课程的主题却是——论文的研究方法。
大伙心凉了半截,没等进行过半,一位男同学忍不住了,举手发问:老师,研究生毕业,我们的目标仍是找工作,找好的工作。您讲的东西,都是理论的,学术的,对于我们就业,实在没啥帮助啊,这搞研究写论文有什么意义呢,要是能搞出来一个Offer也好啊。
大伙笑了,老师也笑了,他合上讲义,抬头对我们说:既然大家有这方面的需求,那今天就讲一讲,如何通过搞研究写论文,拿到一个心仪的Offer,总共分三步。
同学们听到这话,立马振奋精神,竖起耳朵,有的还掏出纸笔,像是百米运动员等着发令枪响。
老师顿了顿,道:第一步,在所有的企业中,选出一个你最喜欢,最向往,觉得最有发展前途,做梦都想去的一家。
第二步,把这家企业作为你未来两年的研究对象,你的毕业论文题目就可以结合我们的专业和学科背景,去研究这家企业的企业文化、或是发展脉络、或是员工关系,或是制度体系,或是竞争中的成功案例及失败教训,哪怕是核心管理人员的变更情况,都可以。
第三步,将你两年的研究成果以论文或报告的形式呈现出来,在毕业时去参加该企业的招聘,简历中要把你的成果放在重要且显眼的位置,面试时记得把积累的材料全部递交上去。最后,你就可以回家等Offer了。
同学们半张着嘴听完了这“求职三步走”战略,有的恍然大悟,拍案叫绝,有的若有所思,将信将疑。
时间转瞬即逝,最开始有近一半的同学选择这样做,天长日久坚持下来的不过五人。但令人惊讶的是,这五名同学在没毕业时就都拿到了梦寐以求的offer,个顶个的豪强企业,四个如愿进入了最初选择的那一家,只有一个没成功,却也被目标企业的竞争对手挖走了。
我后来问那个老师,这背后是什么原理。
老师说很简单:与其刨许多浅坑,不如挖一口深井。当你手里的资源有限时,将他们集中起来主攻一个方向,风险反而更小,真实成功率反而更大。
3.
我将母亲教给我原则理念与老师教给我们的求职方法结合起来,提取内涵并稍作延展,发现生活中的许多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有位读者朋友跟我说,他不会经营感情,每天对女友嘘寒问暖的,也还是经常遭埋怨。我告诉他:可以尝试下多为女友做一些具体的事,不必声势浩大,小事就行,但一定要体现出你动了脑子,花了心思;与女孩沟通时也不要满嘴海誓山盟,可以说一说她最吸引你的地方和与众不同的点,让她知道她的不可替代性。展望未来时也不用漫天吹牛,具体一点可行一点,让她能清楚的看到你下一步以及每一步里都有她。
有位读者朋友跟我说:不清楚自己的能力发展方向,不知道该怎么做职业定位。我告诉她:把你的兴趣发展为你的特长,你的特长与社会需求的结合点,就是你的职业所在。假如你喜欢看电影,就争取成为看电影的行家,再看社会上有没有与电影相关的大众需求,最后定位你的工作。
有位读者朋友跟我说,自己平时把形象塑造得够好了,方方面面都挺兼顾,不说错话,不做与人冲突的事,可就是交不下知心的朋友。我告诉他:不要过分追求高大全,试着展现出自己的人格特质与个性魅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像拼图,一个工整的圆形注定与谁都格格不入,多少保留一些棱角,这样既能排除掉与你不相为谋的路人甲,更方便吸引到与你志同道合的真知音。
生活中的很多事都是这样,表面千头万绪,背后的原理都是互通的。
如果你问我成功人生的捷径是什么,我只有一点心得分享给你:说具体的话,做精准的事,当贴合实际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