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月 1 日,《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犹如一盏明灯,照亮生态文明建设的前行道路,为全社会投身生态保护事业注入强大动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成就斐然,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重大转变。这背后,是党对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深谋远虑。如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迈向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阶段,然而,生态文明建设仍处关键攻坚期,多重复杂关系亟待妥善处理。
于企业而言,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并非对立。以制造业为例,不少企业积极投入研发,升级生产设备,引入先进环保技术,在减少污染排放的同时,提升产品质量与生产效率,开拓出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这表明,企业只要转变思路,完全能够在生态保护中挖掘新的发展机遇,塑造竞争新优势。
在生态治理实践中,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相辅相成。地方政府在治理河流污染时,不仅针对工业排污这一突出问题严格执法,还统筹水利、农业、环保等多部门力量,协同推进河岸生态修复、农业面源污染控制以及居民环保意识提升,形成全方位、系统性的治理格局,让河流重焕生机。这种协同治理模式,正是对系统观念的生动诠释。
自然恢复与人工修复需有机结合。林业工作者在森林保护中,依据不同区域森林生态状况,对于生态较为脆弱、自我修复能力差的地段,适当开展人工造林、抚育等工作;而在生态相对稳定区域,则更多依靠自然力量休养生息。通过合理规划,找到生态保护修复的最优解,为子孙后代守护绿水青山。
在激发内生动力方面,社区工作发挥着重要作用。社区通过组织环保宣传活动、垃圾分类培训等,引导居民养成绿色生活习惯,从源头减少污染。同时,配合严格的环保法规执行,内外兼修,让环保成为居民自觉行动。
各行各业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将其融入日常工作,定能汇聚起磅礴力量,在美丽中国建设的征程中,不断开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局面,让祖国大地持续绽放生态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