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是一个温暖的象征,是每天在等你回家的那盏灯,是在你在疲惫无助时给你停歇的港湾,是让你可以放下在外面的坚强的“面具”,回归到自己的地方,家在我们的印象中总是那么美好,那么温馨。
而家的美好,在于是否提供这一种温馨的感觉,而这又取决于父母的相处模式,家庭教育。
父母的“言传身教”比任何事都重要。
情感模式
家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是培养孩子情感生态的第一所学校,在父母相处模式中学习到的,父母关系的好坏,决定着孩子的情绪走向,并将影响他们的生活态度以及未来的发展。
父母怎样更好地正面形式解决彼此矛盾,而减少对孩子的不良辐射?
①不把孩子当武器
在父母争吵时,孩子最无辜,孩子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做才能帮助到父母,所以千万不要让孩子“站边”,这会让孩子陷于两难,孩子会陷入那么无助,焦虑,困惑,自责中。
②避免让孩子成为调停人。
当父母发生争吵,孩子总会不自觉地想要自己做些什么让父母尽快和解,所以不知不觉就当了“调停人”出来主持公道。
对于孩子来说,其实“手心手背都是肉”,“清官难断家务事”,何况是孩子,怎么说都是错,怎么评都理不清。
更别让孩子当“传声筒”,保守自己的秘密,不让对方知道,这会让孩子觉得家是个不值得信任的地方。
③矛盾解决时,让孩子知道。
父母争吵,孩子感到痛苦;父母达成和解,孩子如释重负。
父母双方互相道歉和解给孩子以更积极的正面力量。
孩子情商培养5步骤
对孩子情商教育的培养有着深远意义,具体分为以下5个步骤:
①觉察问题。
家长应及时记录自己情绪的“晴雨表”,以提醒自己自己的情绪是否对孩子造成影响。
②理解先行。
每个人都有喜怒哀乐,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而不是以自己的角度去看问题,对我们“无关紧要的”问题在孩子看来可能是天大的烦恼。
③调整姿势。
与孩子交谈时,应当目光齐平,心情放松且专注,而不是心不在焉做自己的事敷衍回答或者只顾着忙手头的事。
④定义情绪。
⑴相比试探性提问,简单分享自己的所见所闻更有利于对话的展开。
例如:不要以“你是不是又闯祸了?”提问,
而是替换以“你看上去很累,要不要先休息一下”关心孩子。
⑵尽量避免提一些已经知道答案的问句,而最好是开门见山地表达想法。
例如:把“你昨天怎么回来的那么晚”?
替换为“你昨晚一点才回来,我很担心”
⑤划分行为。
第一,划定界限。
第二,确认目标。
第三,思考和评估方案。
孩子遇到什么问题,积极关心了解,帮孩子分析问题,帮孩子更好地解决问题。
过云雨说:
家是温暖的港湾,如若连家都不能依靠停歇,孩子该多无助。
因为家庭的关系,父母相处模式的不平衡,让我从小对于婚姻都没啥期待,对“爱”这个字理解不清晰。
在我的印象中,爸爸就是家中的一位“王者”,地位无人能及,不可撼动,也不可挑战,“王权至上”主义,所以他说的做的不允许别人说“不”和说“错”。
而妈妈总是家里那个“小小人”,位置总是那么低微,总是那么百般迁就,唯唯诺诺。
所以,每当爸妈发生争吵,我们这些孩子总是那么为难,孰是孰非,难以判断,站哪一边都不对,只能小心翼翼做人,怕因为自己而引发大矛盾的生成。
那时,总不想回家,因为家里总“弥漫着”低气压,让人透不过气,能做什么,该做什么,什么才是对的,完全没有概念。
小时候我觉得自己很羡慕其他家的孩子,他们有那么和睦的父母,就算家里吃得再差,我也喜欢,只因为他们的父母没有那么多的争吵,那么多矛盾。总觉得自己怎么出生在这么复杂的家庭,我宁愿一贫如洗,简简单单。
“原生家庭”的痛,会伴随我们走一生,而如何解开这沉重的“枷锁”也是我以后不断想要研究,探究的事情。
我后来凡父母发生矛盾,我都暗示自己:
这是他们的问题,跟我无关。
我不用过分关心他们,他们自己能够解决。
“解铃仍需系铃人”,自己造成的问题,自己去解决,不造成别人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