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前,我失去了一位最挚爱最尊敬的人。
一切都太突然了。我没赶上见最后一面,也赶不上。像是去做一场很长很长的梦一样,不会再醒了,留下痛苦的清醒的人们催眠着自己那只是个梦不是真的。那是我第一次接触死亡,知道死亡可以离得那么近,那么痛。
那之后我妈说她不怕变老但到那一天她老了希望有尊严的安乐而去,不愿进ICU不愿坐轮椅,要保持尊严的生与死。我说我不会因为我的自私带给你痛苦。没说的是那时我愿意比你痛苦。
今天没看片子,一是心情不好,二是忙。说个8年前看的吧:
柳暗花明 Away from Her (2006)
这是一部需要静下心来慢慢品位的电影。
乱序的讲故事讲的很好,像是把照片满世界铺了一地然后一张张拿起来凝视许久激起千层回忆波澜又一张张平静的放下。剪辑发挥很稳健,聪明的把时间线锁定在男主的心情和女主的状态上带着观众一起寻找记忆碎片渐渐地回忆起来。
这点很重要,看似简单但真正做到的剧情片没几部。
演技满分。我一直喜欢看老年演员的戏,不做作生活细节很多。亲昵的举动像是44年的老夫老妻,笨拙的行为有如迟暮之亲,以及复杂的多重心理活动的表情很到位很自然,代入感很强。
剧情不说,无亮点无高潮,平淡真实的暮年生活,真实的可怕。
看的时候会有种比突然一下子失去了还要痛的痛,是看着一点点失去再也得不到了的刺骨锥心的痛(钝刀杀人的感觉)。
题外话:
一个月前我回去看了家人,看了老人。有些开心,有些难过。岁月的改变无法阻止,太快了。
临走时我妈给我发了一段感慨在家人微信群里,直到彻底离开后我才有勇气打开去读:
“这几天,看着儿子在收拾行装,心中一凛,就明白,这次相聚又要结束了。他这一走,连同他的行囊,团圆的欢乐气氛也一并带走了。对于我们,无所谓节日,儿子来节就开始,儿子走节就归止。当然,如常就是长日光阴,柴米油盐,居家日子,也没什么不好,只是儿子一回,顿生生气,谈笑晏晏,人世里起了愉快的涟漪,他一走,复归平宁,一时间心里欠欠的,空落的仿佛丢了一样什么宝贵东西,总有那么一两日,慢慢缓过神来。但就这短短的相聚,也是喜气盈盈,其乐融融,遂成记忆,人一生积攒的最好财富,莫过于温馨的记忆。送走儿子,生活仍在继续中,但那分明是另一种滋味。”
五味杂陈。望能常相聚。
Best,
Bart Nie 07/2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