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谦君子,卑以自牧”,出自《周易*谦卦》初爻。《象》曰:“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意思是:谦而又谦的君子,用谦卑来自我约束。
《周易正义》说:“处谦之下,谦之谦者也,能体谦谦,唯君子者能之”。初爻为阴爻,阴为柔顺之象,以柔顺之道处于谦卦的最下位,所以叫谦而又谦,唯有君子能做到这样。孔颖达又说:“卑以自牧者,牧,养也,解谦谦君子之义,恒以谦卑自养其德也”。
《周易*系辞》中说:“谦者,德之柄也”,《正义》解释道:“若行德不用谦,则谦不施用,是谦为德之柄”,可见,谦虚是修养德行的握柄,一刻也不能离开。
曾国藩在家书中说到:“吾人为学,最要虚心。尝见朋友中有美材者,往往恃才傲物,动谓人不如己,傲气既长,终不进功,所以潦倒一生,而无寸进也”;“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论语》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有才能却向没有才能的人请教,知识广博却向知识少的人请教;有学问却像没学问一样,满腹知识却像空无所有;即使他人不当,吾人亦能先反省自己,亦可恕谅之,因自己亦是过错满身,别人犯了一点小毛病,又怎可严加责怪呢?如此,便达“犯而不校”之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