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你,我是我,我们在一起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一向积极的我,一直有一种“消极”的关系观。

在所有的关系里,恐怕都是:你是你,我是我,我们在一起。

无论是亲子关系,夫妻关系,朋友关系,同事关系.......

只有“别太把自己不当别人”,才能很好的保持关系的距离。有距离的关系,有界限,才能长久。

我开始理解,为什么有些闺蜜,她拥有你很多秘密,但你们的关系不长久,很容易渐行渐远。

因为彼此分不清界限。

所以,伴侣之间,手机设密码也很正常。我认为,男女朋友间,如果用“你有秘密,你就不爱我或者不够爱我”这样的话,来绑架对方,是一种踩界行为。

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律的底线,有被信任和被尊重的权利,当然,如果你觉得对方不值得信任,可以选择终结关系。

人生的意义在于体验。

关系的意义在于,我们都是彼此生命里的锦上添花。有你,生活更丰盛和精彩,没你,也不差。

当意识到这些,就没有谁是非谁不可。说起来有些残忍,但我认为这能够保鲜一段关系。

你是你,我是我,我们在一起。

纪伯伦的《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到达的明天,
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像他们一样,
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
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在过去停留。

...........

清楚了他们并不属于你,也不是你生命的延续,没有必要完成你未完成的梦想,他们有自己的爱好,有自己的方向,有自己的选择。

领悟到这些,我们不容易去踩孩子的界,把他们试图变成一个加强版的自己。去希望他成为“律师”、“老师”、“公务员”、“富豪”等一切我们期待他的样子。而不是帮助他们找到自己“想要成为的人”。

有些可惜。

当你被身边的人,特别是身边的权威“洗脑”,容易人云亦云,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人生。以为这一切都是自己想要的,不过是困在一个别人塑造的局。

如果我们已经在局内,在圈内,会觉得现在一切也不差。

其实,我们对于自己的无知是无知的。

破局而出,走出圈子,也体验体验别人的生活。有了不同的体验,才知道自己想要的人生是什么样子。

平时你习惯只能一次处理一个任务,尝试同时处理俩(CEO们都是同时多任务处理模式);平时只能带娃不能工作,尝试看看书;平时只喜欢逛街打牌做指甲,尝试做做瑜伽;平时只有一个技能或者一个没有,是不是学一两个技能。

........

牛人,有所成就的人,高阶层的人,高知人群.....他们的人生体验是什么样的。生命短暂,难道你不想体验一下,就这样平淡无奇的和世界说再见吗?

原谅我把世界分阶层,不愿承认,可是事实如此。同阶层的人,能自由流动。不同阶层的人,很难相互理解。

这更多是一种自说自话,顺便调查一下,有多少人能接受我的这种“消极”。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