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隐门下・上医策・方数引
服食:假外物以自坚固
乾坤之中,生命之存续与升华,乃千古之追求。服食之术,如幽径蜿蜒于古代养生之林,其源深远,其流复杂。
服食,亦称服饵,为求长生、成仙之方技,借动植物、矿物乃至化学制剂之力,滋养生命。蒙文通先生言,战国晚期,服食术已兴于燕、齐之地,羡门高、安期生乃其代表人物。
观古籍记载,《山海经》有群巫 “操不死之药”,《战国策》有 “献不死之药于荆王”,《淮南子》有 “弈请不死药于西王母”,可见对 “不死药”(仙药)之追寻,由来已久。《神农四经》所述仙药之妙,令人心驰神往,仿若仙境之门已在眼前开启。
东晋葛洪于《抱朴子・仙药》列仙药之名,首推丹砂、黄金等,其次为云母等矿物,最次是松柏脂等草木。然细察之,此等仙药,名过其实。其中多为普通中药,甚至有害身体。如炼丹之丹砂、黄金,化学分析可知,“金丹” 成分多为硫化汞等,药金、药银亦多为假金、假银合金,长期服用,身体岂能堪受?魏晋名士服 “五石散” 之痛苦,足证玉石、矿物亦非善物。至于 “长寿型” 动植物,虽或有延年之可能,然亦难证实。
古人为何视此为仙药?盖因 “服金者寿如金,服玉者寿如玉” 之机械推理。葛洪于《抱朴子》中阐释,以金丹、黄金之久存不朽,类比其能炼人身体,使之不老不死,此乃假外物以坚固自身。草木易腐,难与人长生之力,天地之物,金石最久,动植物次之,草木最次,年寿愈久之物,服之愈能延年,此为服食术之逻辑。
英人弗雷泽于《金枝》归纳巫术思想原则,一为 “同类相生” 之相似律,二为 “接触律” 或 “触染律”。服食术正是 “果必同因” 思维之延展与运用,此亦显方数与巫术关联之紧密,如藤蔓交织,难解难分。
吾辈承易隐之门庭,研习上医之策,谨遵 “彼道太极・己道旋极” 之要旨。于彼道太极之广袤天地,明服食术于古代养生文化传承、方数演变之独特价值,察其与古人思维方式、信仰观念之渊源;于己道旋极之精勤修行,体悟古人于服食探寻之智,汲取其中文化精魂,融于现世之学与思。
愿吾辈潜心钻研,传承其精华,为世人文化传承、精神启迪,倾尽全力,不负先圣遗泽,担当时代重任,成就易道弘扬之大业,此乃吾辈矢志不渝之追求也。且当以审慎之态,探服食术之奥,扬其善者,使养生智慧之光,烛照后人之健康旅途,为华夏文明添砖加瓦,此吾辈之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