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发自简书App
读《论语·八佾yì》篇,突然发现孔子情商很高。
其中一则为证:王孙贾问曰:“‘与其媚於奥,宁媚於灶’,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
王孙贾问道:“俗话说的,与其求媚奥神,不如求媚灶神,这是什么意思呀?”孔子说:“不是这样的。若获罪了上天,什么去处也用不上你的祷告了。”
有一种说法认为,王孙贾是卫国的权臣,在此以奥神比喻卫灵公,以灶神比喻权臣就是他自己。他是想暗示孔子巴结自己。但孔子情商很高呀,不正面回答他。孔子回答的核心意思就是我做事要顺天理,不必想去求媚于灶神,也不必求媚于奥。意思也是暗示王孙贾,你也不必来说服我。你看孔子既明白做事的根本,又不去直接怼王孙贾,情商很高吧。
图片发自简书App
再举一则:或问禘(dì,祭祀的意思)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
有人问:关于禘祭之礼的说法。孔子说:“我不知道呀!若有能知禘礼说法的人,他对整个天下,正像摆在这里呀!”孔子一面说,一面指着自己的手掌。为何孔子说“不知道”?真的不知道吗?非也。有一种说法是,当时鲁国禘礼已经被僭越,孔子为避鲁君讳不妄议论是非。不妄议尊者长者的是非是一个人的智慧情商体现。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举第三则: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
孔子说:“事奉国君,一切按照礼制,人却以为是谄媚。”这一点孔子和孟子不同,孟子傲气有脾气,还爱跟国君较劲。但孔子不是,尽礼,别人说你谄媚,不要管他就是了。对尊者长者尽礼也是情商高的表现呀!
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