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归去
他是永不过气的偶像
追随者不分老幼
跨越古今
有人评价他:
我们能从他身上看见自己,又知道自己只能仰望他。
林语堂先生评价他:
他的一生是“人生的盛宴”。
而对于东坡来说,这只是他的人间一遭。
01
“眉山出三苏,草木为之枯”
1037年,苏东坡出生,(东坡是摩羯座哦!)。
据传说,这一年眉山原本一座郁郁葱葱的大山,不知为何突然草木凋零树木枯萎。
这可能就是三苏的力量!
02
参加科考,仕途的开始
1056年春,子瞻离开眉州,和父亲弟弟一起汴京参见科考。
子瞻在这次科考遇到欧阳修,这是天地的际遇。
欧阳修看到一篇文章拍案叫好,以为能写出这种文章的人只有自己的学生曾巩,不敢把这篇文章评第一。评卷结束后,撕开贴纸,欧阳修想看看这篇文章是不是曾巩作的,却发现是苏子瞻。
欧阳修当即就说:“三十年之后没人知道我欧阳修了,三十年之后人们只知道苏子瞻。”
这时候的子瞻
个性,才华外露
不考虑别人的感受,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03
到任凤翔,幼稚子瞻上线
1061年,年轻的子瞻,初次任职,来到了凤翔。
不过年轻气盛的子瞻和太守个性不合。(因为他们俩个都很倔!!)
当时逢年过节的太守都会办聚会嘛,子瞻就很拽,过节不参加聚会(就他!),结果罚单来了,子瞻就很生气!
子瞻为了报复太守,就做了一件他以后特别后悔的一件事。
当时太守建了凌虚台,让子瞻帮忙写序,子瞻借题发挥,大发牢骚(好像小孩子吵架)。
子瞻用以前的宫殿为例,把什么阿房宫啊七七八八的都搬出来,说它们以前都是富丽堂皇的,现在都成残垣断壁了,你现在建这个凌虚台也会成为残垣断壁的。建筑是这样,人事也是如此,不要看有些人现在得意一时,以后也会这样。
结果太守一字没改,立了碑在凌虚台上(公开处刑),然后子瞻后来就很后悔。
04
北宋很穷,准备改革了
1067年,宋神宗即位,任用王安石,开始变法。
王安石想将所有人变成一种人,要快要高效,不允许任何人讨论和批评。所以他选的官员就是基本很年轻,一心想晚上爬的很有野心的人。这样造成别有企图的官员混进去,新法没有起到作用。
然后支不支持就很快开始分成俩派,开始党政内斗。
通常我们会认为,子瞻反对王安石变法,其实不是的。子瞻不反对变法,子瞻只是反对王安石的变法太快太急了。子瞻内心知道北宋需要变法,但他也看到变革的利益并没有到达百姓,反倒充实了官员的口袋。
明知是以卵击石,子瞻还是忍不住发声,写下了《上神宗皇帝书》,但子瞻的劝解依然无法缓解变法的迅速。
人之寿夭在元气,国之长短在风俗。
养猫以去鼠,不可以无鼠而养不捕之猫;畜狗以防奸,不可以无奸而畜不吠之狗。
智出天下,而听于至愚;威加四海,而屈于匹夫。
善养生者慎起居,节饮食,导引关节,吐故纳新。
——上神宗皇帝书
05
烟雨江南,遮不住的悲鸿哀鸣
1071年7月,子瞻前往杭州任通判
江南绵绵细雨中,子瞻听到了百姓的哀怨与痛哭
子瞻从没有作为文人的清高
子瞻是活在烟火里的人
他在杭州修水井,在密州捕杀蝗虫,在朝廷看不到的地方,真心实意为百姓造福。
在徐州赶上夏天,黄河那时候从徐州再入海,城里人都跑了,只有他带着斗笠,拿起叉来,挽起裤腿。到抗洪前线。大家看苏太守都不走,就都回来抗洪。最后子瞻得到了皇帝嘉佳,却招朝廷小人嫉妒。
在杭州的时候正值王安石变法,政府禁止贩卖私盐,子瞻来杭州第一件事,就是监管监狱,老哥一看犯法的特别多,25000多个人,每个人都被打得皮开肉绽,子瞻就很痛心(因为他和百姓同心嘛)。这一年除夕,子瞻在监狱值班,他要把囚犯一一点名,子瞻知道这些人都是为了活命才犯法,但是子瞻只是一个通判,只能把他们绳之以法,这让子瞻陷入了深深的自责。惩戒他们子瞻不愿意做,但是自己也不能没了工资(烟火里的老哥),所以子瞻选择晚下班,子瞻内心大概想,有人会把他们放回家过年吗,应该有,但是我没这个胆子所以我只能闭嘴沉默,但是我非常惭愧。
06
湖州,前夜
愚昧的国土
绳捆扎着一个世界级的伟大诗人
一步步前进
辗转来到湖州,子瞻闯祸了。
老哥写下一篇谢表。
“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查起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
御史台的官员,弹劾子瞻大放厥词,愚弄朝廷,接着找出子瞻的诗集,指责子瞻讥讽朝廷。
“根到九泉无曲处,世间唯有蛰龙知。”
然后当时有个官员叫王珪,他说陛下才是龙。子瞻不求真龙,跑到地底下求蛰龙这就是诬陷皇上。
这时候子瞻还高枕无忧,有人偷偷告诉他,他的诗被检举揭发了,他心里没亏,他第一反应是觉得这会儿不愁我的诗皇帝看不着了。
御史台发兵抓他,最先得知这个消息的是他好友王诜(驸马),王诜立刻派人通风报信(老哥还天天写诗酸王诜)。
子瞻其实是一个在生活层面上很感性的人,面对生死眼都不眨,这不是他。他巨害怕,怕到后来办案人员找他,他和他副手说我还能穿着什么去见这些人,我已经是罪人了我是不是要穿着罪犯的衣服,去见他们(怂的可爱),副手就比较冷静,说现在还没定你的罪呢,你还是朝廷的命官,你就穿这个朝服就好了。
然后来抓他这个人皇甫遵一句话也不说,就吓唬他,然后苏怂怂果然被吓唬住了。他说怕是这回是要来赐死的,死也没关系,你让我回去,和我家人诀别一下吧。然后这皇甫遵才开口说不至于死,然后子瞻就被绳子捆着压往京城受审。
07
乌台
乌台,御史台的大院里常常有乌鸦所有也叫乌台,子瞻自己形容这里是一百尺高的像深井一样的监狱。
子瞻知道自己凶多吉少,就把含有剧毒的青金丹埋在土里,准备有朝一日,必须面对死亡时,自我了断。
儿子苏迈给他送饭,父子俩就有个约定,假如真的要判死刑了,就送一条鱼。然后苏迈盘缠花光了,苏迈就决定暂时离开汴京,去找朋友筹钱,他找来亲戚为父亲送饭,结果这个亲戚好巧不巧就给子瞻送了条鱼,子瞻一看,吓坏了,这下完了,绝对要死了。
苏东坡想到自己命不久矣,就给弟弟子由写了诀别书,“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
子瞻和子由不独是才华独一无二,他们的兄弟感情也是千古之下,就只此一对。子瞻一生,宦海几度浮沉,兄弟间的情谊,是他最大的慰藉。子瞻第一次做官,到凤翔,途中给子由写了一首诗,“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苏哥一般去哪里都会给子由写信“老弟这里的饭特别好吃”“子由我想你噜”)飞鸿这么优雅的鸟,他不是在天上飞,而是在雪泥里面践踏,我们每个人几乎都会被人生中很沉重的东西拴在地上,着几乎是一种很悲哀的事情,我们在世留下一点印记,雪是会划掉的,泥也会干掉,之后就没有任何印记留下了。
这时候他还在御史台,他对世界充满善意,他无法理解自己何以遭受这样的噩运,苏辙说东坡何罪,独以名太高。有人想要置苏东坡于死地,然而在这生死之际,挺身为苏东坡说情的人更多,王安石也托人带话给神宗,说这个圣明时代,是不能杀掉有才华的人。太后生病期间,神宗去探望,太后说,先帝在的时候认为这俩个兄弟都是宰相之才,我希望你赶紧把他放了,你放了他我才能好起来。然后乌台诗案就算告一段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