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的剧情大家就都知道了,祖大寿真的成了吴襄的大舅哥,同时也是小吴三桂的祖大舅。这就是为啥吴三桂称其为祖大舅的原因。
前文说过,祖家是辽东望族,吴家攀上了这支高枝,以后的官运定是步步高升。吴襄最终官至都指挥使(正二品,省军区司令员)、宁远总兵、都督。而作为祖大寿的属官,祖大寿得到重用的同时,自然不会少了吴襄。他理所当然地成了袁崇焕的第二个助手。
辽东那几年可以说是几易主将,但俗话说得好:铁打的兵流水的将。祖大寿和吴襄就是那铁打的兵。在宁远,祖大寿和吴襄是袁崇焕的手下;在逃到宁远之前,二人是巡抚王化贞的手下;在这之前,二人又曾是毛文龙的手下。
毛文龙,乍一看,我也不认识这个人。但通过查资料我知道了,这个人在当时可是非常有名的,也是十分重要的人,可以说是跺一脚辽东大地震三颤的大人物。初步考量,天启初年,袁崇焕任宁前道,而毛文龙任皮岛总兵。
这是个什么概念呢!袁崇焕是宁前地区镇守长官,朝廷四品文官;而毛文龙其时已经加封左都督,一品武官、征虏前将军、辽东地区级别最高的军事指挥官。粗略算下来,两人差得根本不是一级两级,袁崇焕跟我们的毛总兵比起来,简直只算得上无名小卒。
前文说过,明代总兵分为两种,一种是总镇总兵,一种是杂牌总兵(包括协守总兵、分路总兵等),而最高级别的就是总镇总兵。而毛文龙居然就忝居总镇总兵之列,而且是明朝关外唯一的总镇总兵。用今天的官衔给他定个职务的话,大概相当于抗战时期的战区司令员,地位之高可见一般。
地位确实是挺高,但小毛挺悲催的,因为他管的地盘太小了,叫皮岛,方圆二十里不到,人送外号毛岛主。但我们的毛岛主并不气馁,他信奉一句名言,君子不是嗟来之食。放到他身上就是,不是我自己打下来的地盘我不要。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皮岛不是朝廷封赏给他的,而是他自己抢来的。
其实说他是抢来的,不如说他是失败之后退守至此的。1621年三月,辽阳失陷,经略袁应泰自焚。毛文龙于混乱之中逃出辽阳,但面对强大的追兵,后退无路,前进无门,情形可以说是走投无路了。但天无绝人之路,毛文龙的眼前出现了大海。他心想,这不就是路吗,我们下海吧!于是命左右找来船只,撤到了海上。安全是暂时安全了,但在海上,他们由于走得匆忙,没有拿罗盘等指南工具。漫无目的的飘了几日,众人发现前方赫然有一座海岛,毛文龙拿出他往日算命的口气说:“吾已算出,这是后金的后勤基地镇江堡,我们乘夜色出击,定会杀他们个措手不及!”众人都很是诧异,他毛文龙咋知道这是镇江堡呢!其实他们不知道的是毛文龙手里的望远镜早就洞穿了岛上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