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语文组业务研讨时间。
可是,我们组的具体活动还没有着落。上周,我们领导说这周二要举行一次演讲比赛,应该讲公开课的老师就没有准备公开课。
可是,今天我问领导还举行演讲比赛吗?他答:不举行了,听课吧!
我的天,怎么这样?我赶紧问我们语文组的该讲公开课的老师,有没有做好准备。她答:没有,因为上周没确定听课,而是说要举行演讲比赛。
好吧!但是,今天业余活动怎么安排?我急得冒汗。
算了,我上吧!组长不救场,谁救?
我们领导之前点课,让我上一节名著阅读课。我布置了学生阅读《西游记》,也告诉他们,要上一节名著阅读分享课,并告诉他们分享的方向——聊聊取经人。
只是,不知道阅读状况如何,有没有准备好。
中午最后一节课,询问学生情况,他们回答:还行吧。
如果想要公开课出效果,八班的孩子应该更适合。所有带我们两个班的老师,只要是公开课,基本上都是安排在八班,确实,一班的孩子跟八班的孩子表现有差距。
我心里有点犹豫,在哪个班上呢?看情况吧。
直到课堂开始的前几分钟,我才确定上课的班级。我想,也给一班的孩子展示一下自我的机会吧。
老师们来听课,实际上是奔着两个目的:一是看一下我们班的“课前三分钟”开展情况;二是看一下,我如何上名著分享课。
我必须满足他们的这两个要求。由于今天这节课是个意外,所以轮到明天“课前三分钟”的那个孩子还没准备好。
我想考验一下孩子的能力:“马上就要开始上课了,谁来即兴准备一个‘课前三分钟’今天课前展示?”
杜雨轩高高地把手举起来了,刘思源也举起来了,还有其他几个孩子陆续举手,表示可以完成任务!
那一刻,我很欣慰,这就是坚持进行“课前三分钟”的效果吧?如果没有开学以来不间断的锻炼,我知道,不可能有今天他们这样大胆的表现。
杜雨轩的“课前三分钟”在几分钟之后,如期进行,他淡定自若,有条不紊,侃侃而谈,让老师们啧啧称赞。
好样的,优秀的杜雨轩点个赞!
下面,就是名著分享课了。之前给他们确定了分享话题——聊聊取经人。
由于各组的准备都很充分,所以,每一组的展示都用了十来分钟的时间。今天这节课,只有三组同学有机会到台前分享,他们采用的形式不一:有两人聊天式分享,有三人提问回答式分享,有表演课本剧的形式分享。
他们的分享,也让老师们极为称赞:孩子们书读得细致,分享得到位,展示得大胆,精彩。
实际上,这节课,我只是想给老师们一个引子,让他们可以有更多的形式去开展名著阅读活动,让孩子们真正走进名著,感受书的趣味,书的魅力!
课,上完了,但是名著阅读课的探索还在继续进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