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的故事很简单,遇见你,我很喜欢。”
前两天看到这句话,突然就很想写一写,关于自己的这一年。
有个朋友跟说我,好久没有看到阿碎碎写的东西了。事实上,笔耕不断,只是都没有发布在“目遇成SE”。这一年的故事很简单,我感受到了自己的变化。
依然还是喜欢安静,讨厌吵闹,和喜欢的人在一起,无法去远方就在短途找一些新的乐趣。偶尔还在拍照,从春天到冬天,记录上海即将消失的老城区,和总是活色生香的烟火气。精简了自己的兴趣,只专注在一两件事情,然后用心做好它。把大部分追剧玩手机的时间,花在了练琴和阅读上,仿佛完全沉浸在自己内心的世界。有过一阵子的咨询和督导,感受着内在小孩的清晰成长,逐渐不再慌乱。
这一年仿佛从开始就翻到了结尾。
年底最后一次线上工作坊,我在想用什么方法来做热身,可以更加有趣一些。直到望着手机里的相册,不断划过一屏一屏的记录,仿佛一个一个时间的刻度,突然有个声音在心底冒了出来。“假如要用一个词来形容我的2020,那会是什么呢?”
我想,应该是“陪伴”。
陪伴的主体和客体,在不同的视角也会有不同定义。对我来说,懒先生是当仁不让的第一个“陪伴”。
因为疫情,今年我们有了一个格外漫长的假期。从没有觉得在家半禁闭是一件苦恼的事,相反却把日子过到出理想的模样。一起买菜,一起打扫,每天有自己配菜做饭的三餐,也有下午一杯咖啡的放空,时间慢了下来,心却变得富足。我们一起在姚虹路上散步,树叶从光秃秃逐渐茂盛,到夏天就是浓密的绿色华盖。
在夏天里,我们经历了一次搬家,各种打包收拾繁琐又辛苦。当一切安排停当,懒先生一句“兔兔,有你的地方才是家”让我掉下了眼泪。我经历了很艰难的一年,也并不在意那些物质的东西,只有“同在的陪伴”胜于一切。后来,当我们戴上劳防手套在焕然一新的家里整理物品时,我正要结束这一段的咨询督导关系,聊到一个关于屋子和下雨的意象,咨询师问我怎么看待?我笑笑,是一个新的开始吧。她说,恭喜你毕业了。
第二个陪伴,是一位重要的异性朋友。有时我们互称是闺蜜,但好像也无法正确表达。是的,这是一个看起来非常“暧昧”又边界不清的定义,但我还是想要坦然的写️写,因为让我下决心死磕尤克里里指弹的动力,来自于我们互相陪伴和鼓励的练琴时光。
价值观会引领我们去自动选择那些我们认为值得花时间去对待的人和事,比如每晚练琴,讨论大横按的指法,还有如何把锤音弹得更好听一点。一点点进步就喜出望外,也会互相较劲。我们一直在努力练习一首合奏曲,这感觉像极了去年在为年会演出做准备。
更为珍贵的是,在这样的交流里,我从不同视角看到了男生对女生的期待,也开始理解为什么在亲密关系里,懒先生会要一些他的空间。当然,我也从他们的相处模式上看到了可以借鉴的方式。比如,我更深刻的理解了懒先生常说的“你先把自己的感受照顾好,然后再考虑我。不要总是想着你应该做什么,先满足你自己想要做什么。”所以,在懒先生上课的日子里,我收拾家里,陪囡囡玩耍,如果什么也不愿意做,我就丢掉“应该”的枷锁,会跑出去兜风然后约一个晚餐。
另外的陪伴,来自于我在引导和教练领域的小伙伴。今年我给自己定了个小目标,完成100小时的教练时数,提交 ACC认证申请。所以,感谢我的师兄和我最好的Co- facilitator,总是激发着我不断冒出的新想法,以及在一次次复盘中看到的可能性。每当我们在一起磨课,好像就可以全然专注当下,互相分享在专业领域的学习点,这美妙的感觉令人着迷。
嗯,还有最亲爱的囡囡,虽然不会说话,可是暖糯又倔强的眼神仿佛可以读懂我所有的心事。
感谢这些温暖又善意的抱持,是如此简单的这一年里,最美好的遇见。
再回看到手机相册里的每一个时间刻度,它们并不是琐碎而无意义的。对于我,简单的故事串起了本真和唯一,在每一个记录发生的那一刻,阳光从什么样的方向照下来,风吹在皮肤上是什么感觉,心跳的速度和呼吸的节奏,内在情感和感受的涌动,都是只属于唯一的那一个时刻。
感谢那一个时刻,我遇见了你(们),我们一起度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