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6日下午,“心心相印”计划:青少年心理工作研讨小组全国大型公益活动(南京站)第二次活动——青少年案例演示与练习在博物书店顺利开展。本次活动共有9人参加(因时间变更,两人请假,新加入三人)。本次活动的目标:
1、通过扮演问题的遭遇者和问题的协助者,来设身处地的反思和领悟自己的方式、方法和思路等,提升自己的共情能力;
2、在案例的分享中,发现问题背后的真实逻辑,尝试探索新的可能。
3、提升访谈技巧,学习辅导流程。
活动一开始,因有新人加入,又进行了一次自我介绍,但上次是第一人称做介绍,这次用的是第三人称进行介绍。成员介绍完之后,先让大家分享自己一周的思考和总结,以及作业的完成情况。大家一一分享,其中一位伙伴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讲的比较多,但内容很好,虽然超时,作为带领者我也没有过多的进行干预,因为他的分享有利于活动目标的达成。团体成长中目标比手段更重要!
第二个技术环节:要求《角色扮演和演练》,先是一组进行演练,其他人进行观察,之后所有人每两人一组练习。比如扮演焦虑的父母、倔强的孩子、冲突的夫妻等。咨询师的扮演者分别用不同的策略给他们帮助。其中一位新加入的伙伴积极参与扮演焦虑的母亲,另两位伙伴积极配合扮演她的孩子,大家在观察,带领者要求大家不评判、不给建议,扮演者也比较投入。第一组的扮演让团体温度提升,随后大家相互组合扮演,我在观察。当时我在想为什么活动进行会比较顺利?可能是因为大家都比较真诚、包容、带着孩子般的好奇去探索我们自认为熟悉的世界,想想有些感动!
第三个环节:根据刚才的体验和感受,绘制一幅“亲子关系图”,并在图后为这个图讲述一个故事。大家很投入,这时我想到准备工作没做好,准备了白纸,但没准备彩笔,如果有彩笔的话呈现的内容会更多些。大家画好后就开始组合分享。
组合分享完后,考虑到时间关系(感觉每次时间都不够用,这可能还是我的控场有问题),我让大家用简单的一两句话表达了自己的活动体验,最后我做了总结并布置了作业,让大家把亲子关系图带回家,跟家人、孩子讲讲图中的故事,并写一份活动小结。
反思这两次团体活动,我主要是通过技术主导来达成活动目标的。技术主导型团体,就好比带领者有一辆车,但这辆车需要全体成员一起推才能启动,启动后成员才能乘坐。所以团体的每个成员都很重要,对于带领者来说重点是控场,要关注物理场、人际场、心理场。这也是韦老师周末督导之后我意识到自己的控场能力还需提升。
关于团体动力的思考:团体动力是否健康、积极,是否保持一定的活力,团体带领者者要进行经常性的评估与诊断,在评估与诊断基础上可及时针对不足和薄弱环节做出矫正补救,促进团体健康发展。已经建立起来的一个团体有着很强的纽带,使个体成员的动机与团体目标几乎混为一体,难以区分。所以一般说来,引起团体变化而改变其个体要比直接改变个体容易得多,这就是整体比部分重要得多的场论的基本思想。
周一伙伴在微信群的分享:
乔:今天浅谈一下这两次心心相印的成长与收获。1, 首先是结识了不少朋友,各行各业,拓宽了我们的广度,每个人有自己的视角,透过每个人的陈述,即了解了多样的人生,又看到了不一样的成长点。2 作为家长,我觉得我们有个共性就是希望孩子能有更优秀的人生,这是好的愿望,本来没有错,但我们的做法往往会逼着孩子变成不是孩子自己。变成了我们期望中的那个别人家的孩子。结果是没有看到独一无二的孩子,从此我们变得功利心很重……学习心理学至少可以让我们能自我觉察,同时用正确的方法干预,尊重孩子的认知和发展规律。尽管可能学习成绩不一定好,但是一个全面的人。3 从老师角度,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孩子,不能给孩子定型、贴标签,孩子的未来是无限的,不能说现在调皮就简单粗暴的对待孩子,孩子的人生只有他自己才能做主,我们的评价切记不可消极定性。另,在角色扮演环节,看到了不同角色看待同一问题的差异,也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下一步我要继续学习共情能力,努力。
林:
给学霸家长的几点建议:
大家都说,现在的小孩最辛苦。这里有来自学校的排名压力,还有来自家长的期望压力。这其中有一部分来自学霸家庭的子女压力更大,而作为学霸的家长,焦虑更甚。什么是学霸家长,是指本人大学本科以上毕业,在南京有份较好的工作,收入稳定,生活无忧,对孩子教育极为重视,对孩子的期望也极高的一帮人。本文要指出这帮人在孩子教育中的几点误区并提出几点建议。
第一个误区是:我是学霸,因此孩子你也必须是学霸,学习成绩只能拔尖,不能平庸。
对于这一点,我想告诉你心理学中提到过,每个个体都是独特的个体,每个都有长处,但却各不相同。有人善长数学,有人善长语言;有人喜欢音乐绘画,有人善长体育机械;有人善于个体活动,有人喜欢社会工作,等等,不一一细述。因此,我更希望学霸家长们更多关心孩子的智力特点和闪光点。
心理学还告诉我们,孩子发展成熟曲线有共性也有个性,我们不能因期望过高而拔苗助长啊。有个实例,人人皆知,孩子学骑车,太早学不会,到了某天,孩子一学就上手了,这就是肌肉活动的成熟区。同样,孩子抽象思维力空间关系想象力,未到达某点,你一定要他们学好立体几何,行吗?所以,我还是建议要观察发现某种智力成熟点,而这各人的情况并不一致,不要无理由地悲观失望。
第二个误区是,我是学霸,以前我做作业,都是自己做,既快又好。而你,我的孩子你也必须这样,不能不会。要有不会,送上一个骂,我以前怎样怎样,你怎么怎么笨。以至于夫妻相互埋怨,但就是不陪伴孩子学习。
对此,我想说的是:童年己远离你而去,当时的你是否真的是那样神奇,不需要陪伴,不需要督促了?难说啊!心理学指出,记忆不是电冰箱,会随年龄的增长发生一些变化。十五岁之前的记忆,更会有些变化。请理解你们的孩子吧,他们听课时,比成人会有更多的信息丢失的现象,作业时也会有许多一时不能解决的困难。与他们一起深入到学习的过程中去吧,去帮助去鼓励他们,也比看到结果的时候送上一个骂强啊。
第三个误区是:我是学霸,任何考试都难不倒我,更何况我小孩的学习,你不会吗,我来。于是大包大搅小孩的一切。养成小孩的依赖心理。当小孩不懂时,想到的是我妈会,等着我妈,而不是自己去想办法去克服。这同样影响小孩子个性的成长。所以我建议学霸的家长关心孩子注意一个度,注意培养孩子良好学习行为习惯。
学霸的家长是社会中的精英,对孩子的成长抱有良好的期望,是无可厚非的,如能在上述几个方面,有所改进,则能更好地实现你们的期望。
愿你们与你们的孩子,在这个让他们成长的教育中,一起成长。
韩:
第一次参加团队活动,感觉收获颇丰。一群热爱学习的人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而聚到一起,在研讨中自我觉醒,在角色扮演中换位思考,在案例分享中剖析借鉴。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有人相伴,更有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以旁观者的身份给予提醒,甚感幸运。主要感悟如下。1.对孩子的教育应该继续坚持全面参与,但不过多干预,关注孩子的每一步成长,关注孩子每一个阶段的心理发展,做孩子的朋友和倾诉对象,在孩子出现懈怠时给予及时的提醒,在孩子出现困难时给予更多的鼓励,在孩子取得成绩时能够分享其快乐。2.除了学习外,更要关注孩子在其他方面尤其是交友方面的问题,青春萌动,正确引导,不可视之为洪水猛兽,亦不可闭口不谈。3.不放大孩子的问题,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用积极的情绪去感染孩子,让孩子和自己每天都有好心情。
孟:
以前也上过一些心理课程,青少年课程(正面管教),很难做到知行合一,特别是孩子一些突发事件发生,老师找我谈话,考试成绩出来不理想等等,家长真心很郁闷烦躁绝望,想心平气和于他交流沟通,他也接受,就是几天后还是我行我素,后来我反思自我说教太多,没有做孩子的倾听者,少说教,讲道理,和他共情,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尊重孩子的想法和选择,如果孩子有困扰,困难,和他一起找方法,失败不可怕,静等花开,从长远角度看孩子成长,自己也跟着他一起经历风雨,彩虹才会出现,接受不完美的自我,不完美的孩子,每天和孩子高效率沟通,不和别人家孩子各种比,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参加角色扮演活动,觉得挺好的,通过他人感受自己的问题,发现对于孩子,我们太疯狂,功利性太重,反省自己,以后有时间一定会按时参加这样的心理工作坊,也是自我成长
孙丽华在群内的回应:
学习心理学的方法有很多,但有个非常高效的方法就是:知行合一。当然还有一个“爱",科学的"爱",不然会走弯掉,所以最高效的方法是:爱知行!这是我建的一个群名。
当我们学到一点就去做一点,这就很好!
当我们花时间、精力去参与,去体验、去感悟、去反思、再去行动,我们也就开启了学习心理学正确的路径,有的人读完心理学博士,他也不一定能够把心理学学好,而我们一开始的状态就很好!
当我们以真诚、包容、好奇的心态像个孩子似的去探索我们曾经自认为熟悉的世界!那其实也是一种美好!
为大家的行动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