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人才兴邦 “四维”发力共谱华章

      近日,受习近平总书记委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蔡奇在北戴河看望暑期休假专家,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新征程上,广大专家人才,尤其是青年才俊,更要以创新之力托举民族复兴梦想,在新时代的广阔舞台上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璀璨篇章。

      以科技人才为笔,绘就创新驱动“新图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新征程,必须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对教育、科技、人才的需求,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从“嫦娥”探月到“蛟龙”潜海,从“神舟”遨游到“C919”首航,高铁、5G、新能源领域跻身世界前列,“十四五”以来,我们站上了一个又一个创新制高点,这些成就的背后,是广大科技工作者以“板凳甘坐十年冷”的坚守,书写了科技自立自强的中国答卷。“新时代,绘就新图景。”我们要持续深化教育改革,打破“唯分数论”的桎梏,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让教育回归育人本质,培养更多适应中国式现代化需求的创新型人才。更大力度优化科研环境,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让科研人员心无旁骛搞研究,集中精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完善人才评价体系,破除“四唯”倾向,引导人才资源向国家急需领域流动,最终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性循环。

      以青年人才为火,点燃建功立业“新激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培育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政策重心放在青年科技人才上,给予青年人才更多的信任、更好的帮助、更有力的支持,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各类人才培养引进支持计划要向青年人才倾斜,扩大支持规模,优化支持方式。要重视解决青年科技人才面临的实际困难,让青年科技人才安身、安心、安业。”在贵州“天眼”旁,平均年龄仅34岁的科研团队让中国睁开了“观天巨眼”,在航天发射场,“90后”已成为重要岗位的中坚力量,无数青年科技工作者以“敢为人先”的锐气,在关键领域实现“从0到1”的突破。“新时代,呼唤新担当。”我们要加强对青年人才的思想政治引领,坚定青年人才理想信念,让他们勇当科技创新领域排头兵和生力军。建立健全青年人才激励机制,激发青年人才创新创造活力,使其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变量和青春引擎。营造鼓励青年人才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吸引和留住优秀青年人才,提升我国人才竞争力。

      以开放人才为桥,拓宽国际合作“新空间”。《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文章强调,“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从举办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到发起“一带一路”人才计划,从设立“国际青年中文研修计划”到实施“中非科技伙伴计划”,我国正以海纳百川的胸襟,拥抱全球人才。“新时代,汇聚新英才。”我们要树牢“开放即发展”理念,既推动本土人才“走出去”开拓视野,也吸引海外人才“走进来”贡献智慧。以更大魄力拆除人才流动的“隐形篱笆”,实施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让天下英才与中国发展“双向奔赴”。不断完善国际化学术环境,提升人才服务能级,让人才“留得住”“用得好”,真正实现以优质环境聚才、用高效服务育才。

      以平台建设为基,打造人尽其才“新高地”。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党管人才,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为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好人才基础。”从深圳前海的“梦工场”到雄安新区的“智慧高地”,从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到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新时代,筑强新根基。”我们要鼓励各地建设人才创新创业园区,打造人才集聚中心,通过集中资源、融合要素,将人才优势高效转化为创新发展动能。加大对人才创新创业项目的扶持力度,为人才解决后顾之忧,让人才“安心创业”“专心创新”。加强心理服务配套保障措施,以人文关怀激活人才创造潜能,为强国建设注入持久内生动力。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