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颊河,以名津期河,即禹疏九河之一⑴,亦在县南二十里。旧志以其地名津期店,故以名河。涸溢无常,舟楫不通。按《通志》云,马颊在高唐州之西二十里,自大名府顿丘北过朝城,又北经萃县、堂邑、观城、清平诸邑界,入高唐州境行三十里入夏津界;又行二十里入恩县界;又东经津期桥、流宁桥,折而之北,经夏家口、许家桥至王家庄,径流县境四十里,始转入平原界。又环绕平原之西北境,至陵县三官庙会笃河,下流至无棣月河口入海。
民国二十二年,奉令以河中为界,与平原分工挑挖,西半归恩、东半归平。自县南恩、夏、平三县交界之牟壮起,至县东北小王庄东、恩平两县分界止,计长十一公里六百二十公尺,宽二十六公尺八寸及三十公尺四寸不等。深二公尺及二公寸不等。于本年四月九日开工,六月十二日报竣。工程浩大,各村按地出夫。虽则大功告成,然需时耗财,民多苦之。诚恐水流泥滞,不久又行堵塞。则未免劳民伤财而全功尽弃矣。惟该河堤高河广,芦苇间生鱼蛤虾蟹之类,涵育于龙潭蓄水间,素为沿河居民之利薮。今又浚而深之,其利更溥矣。(摘自民国《重修恩县志》卷一)
【注】
⑴马颊河,唐时黄河故道,因导水入笃马河,故亦有马颊之称,非禹迹也。(见乾隆《平原县志·马颊河》)旧志云,马颊河即九河之一,源发于济,或即《汉书》之马笃河,盖据禹贡注所引《元和志•舆地记》而言之,然蔡氏已斥其谬误矣。按《尔雅》:九河之次由北而南,鬲津第九,最南,故在平原界中,若马颊第三,《通典》云,在赵郡长河,考云,在沧州废清池县东南,不宜南在平原,而强以笃马河当之也。“刘宁口至锅培口北(2公里)是王莽空河的一部分;唐武则天久视元年(公元700),开挖锅培口北的马颊河道,以高地(旧堤防)为西堤,主河道开挖于原来背河槽状洼地上,以挖出之土培筑东堤;又环绕平原之西北境,至陵县三官庙会笃马河,下流至无棣月河口入海”(1993年版《平原县水利志》)。
王玉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