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是有生命的,与之相应的一个词仿佛是逃不掉,这个词叫“轮回”。其实“活”这个字也很生动,“活”字有三点水,永恒的证明着它的流动性。只不过有的“活”,流动流动就变成了一种转圈圈,活生生的“轮回”而且并不少见。
笑来老师第一季最后一周关于执行力的文稿,不正说明了活生生“轮回”的存在嘛。
一辈子一定要搞清的问题:执行力差的根源究竟在哪里?
解决好这个问题你就跳出了“轮回”。
在一辈子中,你会发现“必要的事上的自我”和“不必要的事上的自我”是不一样的。这个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我们的身体里有不止一个自我。脑科学告诉我们至少有三个层面:1、鳄鱼大脑,应激直觉。2、猴子大脑,情绪反应。3、前脑额叶,理智反应。
为何在必要的事上就不清楚了呢?可能是大脑出现了短暂的真空或者说“突然之间脑子空了”。
销售技巧上有这样一种说法:当一个潜在顾客进来时,销售人员要想尽办法尽量调动他的好情绪,让他不断的调动情绪,最后他一般总会买点什么。今天读了老师的文稿,终于明白了其中的玄机。销售员就是让你最内两层的脑细胞尽力活跃,用掉大量的能量致使你最外层处理理性的大脑区域完全没有能量供给,于是你的理性就投降了,最终买了你根本不需要的东西或服务。
突然之间脑子空了,这是危险的,意味着你暂时失去了理性,可能任何行动都是错误的选择。这时候你的理性回到了娃娃时期。当然讲到这里你可能会想到,需要做什么才能把大脑的理性追回来呢?
其实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如果把理性变得强大,让他在任何情况下不容易回到娃娃时期就解决了;如果可以把“鳄鱼大脑”、“猴子大脑”都变的和“理性脑层”一样强大就无敌了。用苏格拉底的“骑手、黑马、白马论”来说明就是:想办法让骑手尽快成长;想办法让白马和黑马一样强大;让他们三个配合得很好,整车的性能就强大了。
“整车的性能”就是你遇事的“反应度”。再来看我们的问题:在必要事上的自我和不必要事上的自我是两个方面,这时候可以只看作一方面:“遇事的自我”。
倘若自我很强大,其实没必要刻意区分必要的事和不必要的事。遇事就需要调动理智、情绪与直觉,他们是大脑缺一不可的三个层面。三者不是对立的,而是和谐相处的,并且不应该用先入为主的道德判断衡量它们,三者通常是可以商量协调的,而不是谁先到谁就能霸占整个人身。
前面提到“反应度”,既然是反应度,就应该是协商产生的嘛,以使“整车性能”能稳定而不偏离路径的正常行驶。老师说的很是到位:你要做的并不是“要消灭邪念、克服诱惑”什么的,而是让元认知正常工作就好了,他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什么是更好的,什么是最好的。从这段话我也领悟到“元认知能力真的是最重要的能力”,他切切实实的决定了你的行动方向,而不必担心黑白二马把你带进沟里去。
这里再来回顾一下注意力的三个大坑:莫名其妙的凑热闹、心急火燎的随大流、操碎别人的心肝。你看元认知能力多重要,他真的避免了你在很多选择上被黑白二马带入了坑里。
但是呢,黑白二马也各有各的用处,深刻理解一下:情绪是理智的快捷方式;直觉是情绪的快捷方式。你看,如果理智本领内化为快捷方式,情绪和直觉变得强大,你可以使你的“遇事反应度”更好,从而迅速正确的抉择,减少忧虑苦恼的心情,也就节省了多少注意力啊!
最后,要深刻理解“快捷方式”建立的过程,老师总结太到位了:新习得的知识内化,需要很长时间,需要很多很多重复,需要很多次应用,直至能够“不假思索”的完成。
本专栏最后一周的文稿果真是掷地有声,用振聋发聩来形容也一点不为过。如果真的明白,那真的是从0到1瞬间满血的状态。
为何你总是“半途而废”,为何你总是“执行力差”,告诉你:专栏概念应用的不够,不够,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