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号晚上,关爱热线镇江路东仲社区,进行了一场细致全面的沙盘督导。
说这场督导细致全面,是因为这场督导的提报者魏老师的案例已经进行了20多次,为了让大家更深刻了解魏老师做沙盘的整个过程,研究会决定进行两次督导。从老师每一次做沙盘的过程,到细微动作的回顾,方方面面都牵扯到,用细致全面来形容再切合不过了。
负责本次沙盘督导的吕老师,在督导的过程中,始终强调:对沙盘游戏的学习,不立山头,不管是哪个流派,只要是有效有用就好。吕老师这种督导方式,让这次督导更具有开放性。
听了魏老师的汇报后,吕老师强调了沙盘游戏进行的三个阶段:做沙盘之前,做沙盘中,做沙盘后。督导也是按照这三个阶段来进行。
做沙盘前:
魏老师在汇报了求助者的情况后,吕老师让大家来提问,大家提问的过程就是我们理顺思路查漏补缺的过程。大体问题如下:
1 孩子的父母感情怎么样?
2 孩子成长过程中有没有创伤性事件发生?
3孩子感统失调,家长是怎样看待和处理的?
4 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是怎样的?有没有攻击行为?学习怎样呢?
5 孩子是计划外的孩子,家长有没有想过不要把孩子生下来?
6 孩子来做沙盘之前,包括进门之前,是怎样跟家长互动的?
7 孩子与弟弟妹妹的关系怎么样?
吕老师提出,所有的问题只围绕着一个主题:孩子处在一个怎样的情境之中?
这个过程给了我们很多思考。很多家长把孩子送来,咨询师只针对孩子做工作,忽略了孩子生活的家庭及学校环境。及时跟家长保持沟通,对于孩子的治疗会更有针对性,同时也能在改变孩子的家庭环境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
对于大家的问题,魏老师耐心做了回答,让大家对这个孩子的情况有了更深的了解。
督导第二个阶段,沙盘中。
由于魏老师的沙盘进行了20多次,无法一一进行分析,因此,我们对第一次做沙盘的状况进行了一个复盘,看看这个过程是怎样进行的。
吕老师首先询问了孩子做沙盘的位置、沙盘、沙具的位置及摆放问题,提出一个理念:“方位不定,心何安放?”。接着对魏老师做沙盘的整个流程进行了解,在汇报的过程中,魏老师提出了几点疑问:
1 孩子有时候会把相同的沙具一下拿好几个,这样行吗?
2 时间到了,可是孩子还没有做完,要不要延长时间?
3 沙箱中的沙子不够的情况下,可不可以借用别的沙箱中的沙子?
4 孩子做沙盘的过程中,老师来不及照相孩子就会毁掉,这种情况下怎么办?
针对这种情况,吕老师给出了明确的建议:做沙盘之前,老师的设置很重要,遵守设置更重要,不管是与求助者的设置,还是其父母预约时间的设置,都要严格遵守。遵守设置的过程,就是帮助孩子梳理内心精神秩序和重新设置的过程。
而借用沙子,这是完全可以的,因为孩子需要更多的沙子来完成他的杰作,从而表达出他潜意识中东西,这跟必须要遵守的设置无关。
在孩子做沙盘的过程中,会有很多变化,比如孩子一遍遍重建的情况,咨询师来不及照相,还有的情况是,咨询师做记录时,孩子会担忧,这个时候,必须征求孩子的意见,把孩子当成一个活生生的人来看待,在孩子同意的基础上,咨询师再采取行动。这也是尊重孩子主体性的一个表现。
由于督导时间有限,吕老师只对前三副图片进行了督导,提出了几个方面的建议:
1 摆沙盘中的两要素:用手来摆沙盘,用嘴来讲故事。这两者缺一不可。
孩子在摆沙盘的过程中,与沙子的接触会刺激孩子的感官,拿捏的过程、用力的大小对孩子的精细动作发展都有好处,同时,摆的过程也是一个思考的过程,一个疗愈的过程。
而讲的过程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定。有的孩子是不需要老师来引导就能滔滔不绝的讲,而有的孩子需要老师的引导来讲,这时候就是展示咨询师功力的时候了,讲到什么程度呢?要讲到无话可讲的地步。咨询师不能靠自己的想象去猜测,一定要去求证,以帮助孩子更快地确立自我,只要孩子的自我形象确定了,就进步了。
最后,为了更加明确孩子沙盘的含义,给沙盘命名也很重要。
2 沙具的意义问题。
吕老师强调,做沙盘,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的潜意识链接很重要,没有什么固定的方法,但是沙具的一些基本含义还是要了解的。比如水果,香蕉和苹果的含义不同,但是如果是大批量的出现,我们就无法对水果一一分类,而是要对水果这一类东西进行分析。水果是维持生命不可缺少的东西,它意味着维持生命的能量,从“无中生有”的角度来理解,求助者大量的水果出现,可以朝着对方内心缺乏能量这个线索来做工作。
而求助者频繁出现的沙具,还有一些像水、大母神、死亡、战争等这样有特殊意义的场景,作为咨询师就要特别注意,他们出现的次数频率对于孩子而言意味着什么。
吕老师还强调,作为咨询师,一定要具有整体理解沙盘的能力,感受溢出沙盘的情绪是什么,只要孩子的内心情绪清理了,外部一定会有变化。
不知不觉,2个小时沙盘督导的时间就到了。虽然沙盘分析进行到了第三次,但是已经学习到很多了。还有沙盘后的督导,我们只能期待下一次了。
真是细致又全面的督导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