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岁那年,我看了《廊桥遗梦》,看后瞬间被现实的困扰和影像中的泣诉所凝固,仿佛空气失重般,久久无法下沉。
那时母亲在床头哭泣,她曾说:“或许我从来没有爱过你爸。”
我又问:“为什么不离婚呢?”
婚姻的无力感和沉重感像是一道游丝,漂浮在黑色的杂质中,如无人握紧,便会毫无着落点。我也曾数次思考,父母的婚姻在传统的束缚中濒死挣扎,倘若不爱,为何不散?
母亲只说:“为了你们。”
就算她说的诚恳,我也始终无法理解,孩子已长大成人,她大可以去追寻自己想要的生活,可她始终没有迈出那一步。
很多年后,再次观看《廊桥遗梦》,突然想到母亲静坐在屋外纳凉的画面,和弗朗西斯卡一样,在黑夜之中触摸着自己的静默和感伤。
霎时,影像与记忆重叠,繁星与月明交织,好似一切的原点,都要从那个百无聊赖的夏天说起。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的光影世界里,人性的脆弱一览无余,无论是《老爷车》还是《换子疑云》,人物的情绪和背景都高度饱和统一。
《廊桥遗梦》的独特性在于它由情欲而组织,却把情欲置于荒野,在道德的边缘徘徊,徒留下一纸物是人非的叹息。
这是电影的主题性,却不料被现实的人看来蒙上了一层寂寞的阴影。
弗朗西斯卡的抉择亦是女性的抉择,那个虫鸣鸟叫的夏天,她送别了要去参加比赛的孩子和丈夫,只留下一人在寂静的农场听着浪漫的奏乐,她的骨子里是如此风雅,爱着歌剧,迷恋着叶芝,在饭桌间隙也仍然会游离在自我的想象中。可是孩子不关心她的喜好,丈夫不理解她的风情,她的孤独需要用充实的生活来填满。
这样一个女人,来自意大利文艺之都,嫁与美国农场男人,把内心的激情隐藏在异国他乡,这是作为母亲的责任,妻子的义务,却也是作为女人的缺失。
她是谁?也许她内心数次问过自己,可却都被眼前的缭乱所掩盖。那时的她告诉自己,自己只是一个普通女人。
也是在认真揣摩过弗朗西斯卡的举措后,我才真正意识到母亲内心的慌忙,她没有一个强烈的支撑点,作为孩子,我没有与她深谈过,只知道向她索取,甚至于偶尔的小脾气而与她争执。
其实我也只不过是她生命里的一道伤痕,她的个体被孩子和家庭所支配,而其余的时间她还要面对生活中无数的琐事,金钱利益、情感空无、关系纽带——这些无浪漫因素的破坏份子侵蚀了她独有的空间。
如果弗朗西斯卡没有遇到罗伯特,她会否就这样徒劳一生,败于现实?
于是那个男人,风尘仆仆赶来,带着自己的摄像机,嘴角一丝浅笑,眉梢一份深情,就带走了弗朗西斯卡的眷恋和对廊桥最真挚的回忆。
是啊!这样确切的爱,一生只有一次。
一次却要以无数个瞬间和痛苦的离别来换得,这样的爱还值得吗?
弗朗西斯卡用感性的灵魂向罗伯特坦诉道:“当一个女人做出抉择,去结婚和生孩子,在某方面,她的生命开始了,而在另一方面,却又停止了。”
女人,在现如今的时代中仍然是个最“敏感”的群体,她们被赋予某种天性和使命,交予给了自然而形成的家庭和孩子,可传统的束缚和道德将她们困住,此时生活的终结点再无半点欢愉,又有多少欢愉呢?
如同我的母亲,虽然我从未问过是什么让她迟迟不肯离去,可我明白一点,一种惯性的归属感在左右她的理性思维。
当岁月无情的在她的容颜上摧残时,生活开始出现裂痕,她常独自坐在家中翻看过去的日记,也常和我去电影院看电影,和寻常的家庭主妇一样却也不一样,一样的是她有自己的烟火气,不一样的是她有独属于自己的空间去放大自己的感官世界。
那时的我常在想,假如母亲离去,她也许会找到一个更爱自己,更懂得疼惜自己的男人,也许她独自一人生活,过着简单而平凡的日子。但她始终没有离去,仅仅是为了孩子们吗?直到再次沉浸在《廊桥遗梦》的世界里,我才深知她的抉择,有多么从容。
弗朗西斯卡何尝没有被罗伯特深深打动,眼前这个男人,满足了她对于年少时对爱情的幻想,更满足了她对于生活的激情,他在雨中停留,大雨将他淋湿,眼含热泪的他凝望着弗朗西斯卡,就算明知道弗朗西斯卡不会冲动地跳下车,可是他仍然心有期盼。
这样一份深情,早已把我们的道德观捏碎,现实和梦想的冷热交替如此炽烈,而生活的原色又有谁来描绘?
很多年后,弗朗西斯卡的丈夫在病榻上对她倾诉道:“我知道你有自己的梦想,很遗憾我没能给你,但我爱你。”
“爱”什么?
爱是一种依附在人们第六感而生存的种子,也是一种无法言说的悸动。
弗朗西斯卡的爱是罗伯特,更是她的家庭,她曾断言道如果离开家庭,她余下的人生都会心有愧疚,而这份自由的爱,会显得轻薄而无力,幻想的浪漫终究只是奇遇下的一种寄托,而非真实的生活源泉。
人这一辈子,最大的仇敌,莫过于自己的情欲,倘若抉择,便不会再偏移。弗朗西斯卡如此,我母亲亦是如此,她们常站在人生的分岔口而被迫做出抉择,可她们相信生活的本能意识,更相信生活的种种意外,只是作为孩子,常常会感受到她们的言不由衷。
也许她们的历经带给我最大的感伤是婚姻的质变和家庭的圈禁,自由何其高贵,人人都在不顾一切地追求,但假若责任在前,所有的自由都是假象,只会让你一步步深陷,一步步沉沦。
这是我在母亲身上探寻而来的哲理,也是若干年后回放《廊桥遗梦》的感悟。这是一部爱情电影,却也是一部社会电影,更是一部家庭电影,当我们置身其中,总会找到关于自己的故事。
记得那年夏夜,我曾被母亲的啜泣声所惊醒,在婚姻中,弗朗西斯卡比她幸运很多,起码她的丈夫用平凡的爱包裹着她。可我母亲却深陷在婚姻的无奈中,感受不到爱,更感受不到生活的希望。
她们都是被理想主义所侵袭的女人,却都在现实中平淡度日,现在看起来,理想主义也只不过是满腹牢骚罢了。
但我们仍然心存希望,是因为生活皆有奇缘,弗朗西斯卡用余下的生命去贪恋过去的温暖,她希望孩子们把她的骨灰飘洒在廊桥之上,随着河流消逝,就像她把生命献给家人,把所剩的交给那个让她不再孤独的男人。
而我再次回忆起母亲的种种画面时,只感受到那失而复得的温暖,她的笑颜和她的生命一同活在了我的心中,逐渐发芽,逐渐让我找到了人生的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