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何时起,青春期变成了孩子的“尚方宝剑”。
整个人懒懒散散,告诉家长:我在青春期
做事情拖拖拉拉,告诉家长:我在青春期
动不动就发脾气,告诉家长:我在青春期
是啊,青春期的孩子要好好引导,免得一个不留神就产生不可预料的后果。
是啊,青春期每个人的必经之路,我们都有话可说,有经验可分享。
是啊,青春期……
不知不觉,班上的孩子陆陆续续进入了青春期初期,一开始肯定是他们身体上的变化,其次就是他们心理上的变化了。
还记得开学初的家长会上,与家长提到要在家里正向引导孩子对异性好奇心,对异性的喜爱之情,还跟家长强调要及时发现孩子情绪上的变化,正确疏导孩子的不良情绪。
目前看来,这一部分较好。
那么,在校内作为班主任我能做些什么呢?
那就是:孩子大了,得慢慢聊聊了。
班内孩子最大的变化就是:不爱说话了。
上课不爱举手发言,即使“我”知道,“我”也不举手,课下与同学交流无障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其实也没认真读的样子);能不做就绝不做,能少做就少做……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事已至此,怎么破局呢?
那就一个一个谈!
犯错误的,一起谈。下课后,忍不住疯跑打闹的一起接收一下教育,然后写写事情的经过,签上大名,再与家长进行沟通后就进行观察期了。
个别青春期问题,单独谈。这个单独谈,就是比较私密的了,可能是家庭问题,可能是与同学之间的问题,还可能是与任课老师等等都是有可能的。班主任能做的就是疏导学生的情绪,及时与家长反馈情况并且请家长在家多关注。
需要专业帮助的,约着谈。很感谢学校有专业的心理老师,这时候就可以帮学生预约心理咨询,寻求专业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