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觉是一种格局
不逆诈,不亿不信。抑亦先觉者,是贤乎!
逆;是逆料、预料的意思。亿;是亿度、忖度、揣测的意思。孔安国注释“先觉人情者,是宁能为贤乎,或时反怨人”。这里说先觉人情者,就是事先觉察别人心里所想的。事实呢?别人是不是真的这样想,揣测者未必知道。但是此时忖度的一方有怀疑,先入为主的预测、在那里推断。这种人是宁能为贤乎?怎么能够称为贤者?或时反怨人,就是有时或许会、反而会造成冤枉人的结果。通过这注释,能够了解到圣人不主张从推测上、从亿度上获得的所谓“先觉”。就是不同意(反对)有罪推定的“先觉”。律群认为,未曾见面之时、已经见面未曾沟通交流之时,此时此地的信与诈(不信)、对与错(不对),都是不存在的,此刻善恶亦无,何来不信?无须逆诈。这里律群个人看法是不能有罪推定先设计结果,别太那个感情色彩(恨煞一个洞、根深蒂固的勿看、恶心翻的去付度别人)。客观是什么?还未曾谋面(碰撞、接触),已经见面还没有交流(碰撞、沟通)。听其言观其行,万勿着急,一急就闯祸,观察清楚了,才能有的放矢。或有建议“人心比万物诡诈”世间没有比人心诡诈的,世间最诡诈的是人心。即便有此定义,亦非将未曾谋面的角色定位诡诈。凡事面对面才知道。万一冤枉别人气急走了绝路,冤枉之过错岂是君子敢背负的。多少事跳进黄河洗不清,想不通,还是跳进了黄河去寻找那个洗不清。这里有一点说明:重大战略谈判则无须“不逆诈,不亿不信”,这里的事情肯定是不止一年半载了,底牌双方清楚,此刻已经无须“不逆诈,不亿不信”了,否则会造成迷惑。呐于言,敏于行。言不必信,行不必果。辨证矛盾与统一,道理只有一个,道理是一样的。读书、学问,是方便的路径,尽信指路牌、导航,没实践那得千万注意安全。尽信书,恐怕还有一点,明明自己读书理解错了,还在史命搭过自以为是的往深潭里扎。这是不懂书的书笃窦找的。还有一知半解的在忽悠人,误人子弟,不说了。“不逆诈,不亿不信。抑亦先觉者”,端正心看就明白了,万事万物没入眼帘(印象)时,无须判断。万事万物进入眼帘(印象)时,穿透脏腑。如天上日与月的合体,养育生命。万物出来了,照亮显现,万物归藏了,自由安息。万物出现(诈、不信)举动时,此日与月即是明显镜,举动的影像及意识、意念,均会事无巨细、秋毫清晰地暴露在明镜里面。丝毫不差。诈与不信隐蔽潜伏时,照明镜无动于衷。隐蔽没有危害,即是蕲蛇亦不伤人。明镜不会打草惊蛇、引蛇出洞来捕获。诈与不信的潜伏在明镜概念里还有改邪归正的机会,还不是烙印发配的铁案。照明镜的超级巨大仁德让万事万物顶礼膜拜,岂敢欺诈?心悦诚服、心服口服的服服帖帖。这里讲的就是先觉的格局。不逆不亿而先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