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征程上践行司法为民宗旨的时代要求
新的征程上,坚持司法为民、维护公平正义面临新的时代要求。人民法院要贯彻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九个必须”,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加快推进新时代人民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更好践行司法为民宗旨,不断实现人民对公平正义的向往。
(一)高举思想旗帜,真学真信笃行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㉖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当今时代最现实、最鲜活的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我们要坚持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使党的创新理论成为推进法治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坚持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贯穿司法工作各领域全过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定理想信念,筑牢政治忠诚,毫不动摇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自觉把党的百年奋斗形成的理论优势、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制度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发挥好,切实把党的领导和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统一起来,把讲政治和讲法律统一起来,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统一起来,把制度改革和科技变革统一起来,努力创造更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司法文明,推动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迈向新境界。
(二)把握方向遵循,更加注重系统观念、法治思维、强基导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更加注重系统观念、法治思维、强基导向,切实推动政法工作高质量发展”㉗,这为新时代政法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系统观念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要求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坚持用系统观念看司法与大局工作关系,始终把司法工作置于党和国家大局、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中进行前瞻性思考,把司法工作同厚植党长期执政的群众基础紧密结合起来。坚持用系统观念看审判权与其他权力的关系,牢固树立一盘棋思维,推动健全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执行权相互配合的体制机制。坚持用系统观念指导法院工作改革发展,综合考虑立案、审判、执行是一个整体,努力做到各环节统筹协调、协同高效。法治思维就是要增强法治观念,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理念层面,坚决破除超越法律的特权思想,纠正重权力轻权利、重管理轻治理的思想误区,杜绝以言代法、以权压法、逐利违法、徇私枉法。方法层面,坚持运用法治精神、法律原则、法律规范分析、判断、处理社会问题和群众诉求,既避免法律虚无主义,又克服就案办案、机械司法。强基导向尤其突显人民立场,因为群众法治需求在基层,司法工作的重心也应当在基层。人民法庭是化解矛盾、服务群众的第一线,是促进乡村振兴、创新社会治理的前沿,是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基层政权的基础力量。必须更加注重强基导向,切实提升人民法庭建设水平和基层司法能力,努力做到群众需求在哪里,司法服务就要跟进到哪里。
(三)坚持双轮驱动,推进司法工作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继续推进法治领域改革,解决好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领域的突出矛盾和问题。”㉘新的征程上,要坚持正确改革方向,以提高司法公信力为根本尺度,以制度改革和科技变革为动力,更好为群众解忧、让正义提速。坚定不移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坚持用改革的思维和办法解决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努力在更高层次上实现权力与责任平衡、放权与监督结合、公正与效率统一。坚定不移深化智慧法院建设,让老百姓维护权益、实现公平正义更加高效便捷。注重推动现代科技从工具性运用向更深层次的规则治理和制度构建迈进,为世界法治发展贡献中国经验、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