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生理疾病都具有家族遗传性倾向,比如糖尿病,癌症(肝癌、乳腺癌、胃癌)等等,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家庭有上辈人得过这些疾病,那么后代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生活饮食习惯,有家族史的会比其他没有得过这些疾病的家族患病率会高一些。心理疾病作为现代人一种全新的关注健康领域,是否具有遗传性质呢?而这些遗传又会遗传些什么呢?
有一个女孩,从小在妈妈的“统治”之下长大,妈妈是急性子,性格也很暴躁,对她很没有耐心,经常会吼她。拖拉一点就会吼,走的快了也会吼,搞得自己很恐慌,不知道应该怎么做才能够让妈妈不吼,好像按她说的会吼,不按她说的也会吼。让这个孩子也失去了判断是非的标准,不知道什么情况才会吼,什么情况下又不该吼。
在她还年少的时候,倒也觉得还好,没有什么,顺着妈妈的意就行了,妈妈吼着她听着就可以了。可是随着她的成长,她越来越不喜欢妈妈的状态,甚至想要逃离,可是又无可奈何,毕竟那是妈妈,怎么去说怎么去做?可是让她感到困扰的是,自己却越来越像妈妈,没有耐心,脾气大,动不动就会大吼大叫,这让她感到很恐慌。而自己现在也生了小孩,她最害怕的是有一天当孩子长大,变得淘气,自己会控制不住自己对孩子嘶吼,她不想让孩子走她小时候的路,她不想让她的孩子因为自己的问题而受到伤害。
这种行为可以归因到遗传上面吗?如果从遗传基因学来说显然有些牵强,因为没有哪项证据可以证明说话傲慢/谦卑是受大脑或某种基因的影响,但是这种遗传却通过行为的表现体现了出来。我们经常会听到的一句话就是,“怎么和你爸爸/妈妈越来越像”,这里的像不是指长相,而是指说话的语气,做事的方式,处理问题的态度。而这些行为在基因里面并找不到什么合理的证据,可是却被遗传了下来。我更喜欢把这种称之为看不见的遗传,而看的见的遗传是指身高、头发、眼睛颜色和其他生理性疾病等。
看不见的遗传用专业名词来解释叫做行为遗传,主要是指遗传对一个人的人格、态度、情绪以及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异常行为方面的影响。而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等其他心理疾病,患有这些疾病的家族史比那些没有这些疾病的家族史,后代患这些疾病的几率会高一些。即便如此,也不能单单就从家族遗传上面来判断一个人就会患有某种心理疾病。
面对身边的人某某某有什么不良心理状态的时候,很多人都会困惑为什么就会如此?就会转而向我寻求答案。这解释起来确实是蛮复杂的,而很多病症迄今为止都说不清楚到底是因为什么。而最普遍的解释就会说是很复杂,并不是单一的因为什么。就好比一个人身体发热,去医院寻求治疗,而导致身体发热的因素又有很多。而心理疾病也不能归因于家族遗传这一个原因,它是多因的。
某些遗传因素是相对稳定的,希波克拉底的液体说,人类自身就具有不同的体液,而这种体液又具有相对稳定性,也就是说,一个人可以与生俱来带有多血质(性格活泼、乐观)或粘液质(性格安静、沉稳),那么这就意味这这些体液是可以通过父母遗传来的。在加上后天环境和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会在这种体液之上产生变化。进而最终决定一个人的人格和行为。
而要了解一个人心理病症的起因,一般从生物学、心理学、社会文化这三方面去寻找答案。单单心理学的因素就包括从精神分析、行为主义、认知治疗、人本主义去进行解析,不同的理论派会对同一个症状进行不同的解释。在这基础上还要结合生物学和社会文化这两个因素。
所以,仅单单认定心理疾病是家族遗传而来的,是片面的,虽然有遗传因素的存在性,但不能作为判断心理疾病的全部因素,还需要结合心理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这样对于心理疾病的起因才能有一个更好的理解和解决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