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然之美,如同空谷幽兰,看不到它怒放的样子,却能闻到它清新淡雅的香味;又似美人垂帘,不能目睹美人之芳华,温声软语却丝丝入耳,引人遐思猎猎。
静然之美,是深秋里那一抹斑斓。深深浅浅地在季节的裙裾上信手涂鸦——橙绿,杏黄,枫红,湛蓝,素白,青砖黛瓦,一块儿一块儿地渲染。色彩是流动的,如旷寂的原野上,那一支盛装的能歌善舞的维吾尔民族,衣袂飘飘,直接飘进心胸;色彩也是灵动的,如待字闺中的女子纤纤玉手下的刺绣,一针一线的勾勒。一枝一蔓全是精心设计,细赏却又活脱脱地随心所欲,于寂然而美好的年华里,将心语深情地绣进素帛里,色彩绚丽而不艳俗,清丽古雅。
静然之美,是寻常日子里那一缕柔软的清风,是室内窗明几净的素简,是早餐桌上热气升腾的那份温馨,是晨曦下孩童背着书包蹦蹦跳跳上学的小喜,是老人目光里那一泓平静的深潭,是烟火生活里那一份深情与懂得;静美,是凝神静思的那一抹动人背影,是工作中专注操作的那一份娴熟,是认真学习的那股拼劲;静美,是下班后归家的那一份踏实,是翻开厚实的墨香里的绯页那一份安宁,是一杯香茗的留齿清香,是青灯下那一个专注的身影,是深夜酣睡的均匀呼吸声。
静然之美,是深山古刹里那悠悠钟声,飘过空旷寂静的苍山绿水,将一切繁嚣调成静音状态,如一曲来自远古的梵唱,涤尽俗世尘埃,还原质朴而宁静的慢生活,在放慢的脚步里,聆听心之絮语。此时,若捧半卷诗书在手,饮一段宋香,掬三分禅意,神交无际,不知今夕是何夕,只道“不羡鸳鸯不羡仙”。
静然之美,是在红尘中跋涉千山万水,越过荒芜,历遍坎坷之后,终于邂逅最为平静的自己。在复杂的人际中,拾回最简单的心,在烟火生活里,将岁月所有的况味,熬成一杯耐品的咖啡——浅啜味太淡;豪饮,尽是苦涩;细酌,苦涩中透着微香;慢品,则由苦涩至微香再渐觉甘醇;一遍又一遍,反复再三,终觉淡然;如白开水,无味,但已成为我们灵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亘久不变地滋养着我们。
静然之美,是素笺上那浅浅淡淡的文字。装过记忆的碎片,也勾勒过未来的蓝图;流淌过忧伤,也孕育过小喜;播种过希望,收获过失望也飘零过愁绪;如一曲丰富细腻而又独一无二的旋律,那曲调高高低低,错落有致地起伏,温婉又略带伤感,如此,竟折叠成生活中最隽永的诗意篇章,在岁月的长河里,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静然之美,是清脆、圆润的古筝和着浑厚悠扬的古琴声,在清秋时节之夜如灵泉般轻轻流泄。一袭倩影,轻提罗裙,悠然走在溶溶月色下,漫起的烟雾,笼上心头,秋风舞残红,一湖秋水的心事,落叶纷飞。几番回首,花飘零,颜难驻。轻云蔽月,花下提壶,蘸流觞的月光,书浮华的人生,对影何止是三人?此情此景此韵律,人间哪得几回闻?若取十分销魂,七分已在尘外。曼妙之音,渐渐消逝,掩上心扉,曲已终,人将散,意犹未尽,怅然所失,不由仰天长叹:秋水悠悠,载何之舟?禅心易修,知音难求!多少前尘往事,一弯清愁,都湮灭在千里烟波空流走,涟漪飘远,唯留一潭秋水的宁静。
静然之美,是滋养心灵的一方沃土,人生的起起落落终因心境回复宁静而美好。“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是宁静的心境在清宁的秋夜山林发酵后回归恬淡的大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此静美乃平而有趣,淡而有味。这种貌似平淡实则醇美的特色,实为一种高超的艺术境界,非常人所知,亦非常人所能。我们撇开文学修养、艺术才能等条件,可以说这种韵味只有像陶渊明那种不愿随俗浮沉,不肯汩泥扬波的诗人才能写出,也即只有寄心于远、心境“至闲至静”者才能写出。
静然之美如诗似画。在寂寂时空里,感受大地之静美;揽柔软之秋风入怀,感受大自然的清新;徜徉于静然之中,人生便添了韵律,深了意境;拥有静然之美,人生就会变得恬静优雅,从容洒脱于世;拥有静然之美,人生就增添了一首清纯的诗、一曲舒缓的歌、一幅恬静的画。
静然之美彰显生命之魅力,“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外表的静美给人以感官的愉悦,而内心的静美则如一支高洁的梅,秀气外显,芳华内敛。静美人生,并非造物的恩赐,而是三分心境,三分修为,两分情怀外加两分睿智与豁达,在岁月里老火煎熬,长久淬炼,方可造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