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提及读书,总有人会投以异样的目光,仿佛读书是一件很特别的事。他们或羡慕,或赞叹,亦或其他,总之,读书这件事似乎早已被人们异化。其实,读书不过是一件平常事而已,像呼吸一样自然,我身边,爱读书的人比比皆是,我自叹不如,像我这样的属于后起之秀,近些年才开了读书的窍。
小时候没有多少书可读,所以我应该算先天营养不足,所以,尽管后期一路狂补,但终究错过了读书的最佳时期。现在即使读了很多书,汲取到的营养依然十分有限,加之,随着年龄的增长,记性也越来越不好,读过的书有时候慢慢地就忘记了。不过不打紧,因为几乎没有人记得去年今日自己吃过什么饭,但丝毫不影响全身营养的供给。
由于小时候错过了读书的最佳时期,加上记忆力减退,很多书都不记得是什么内容,有时候写作需要用到一些非常出名的句子时,迟疑不定,常常需要利用网络再去仔细核对。如果童年时期,能够博览群书,现在要写什么东西,几乎可以信手拈来,终究还是被读书耽误了。
读书,是一件很自然的事,如人认识自己一样自然。以前,肚子里没有多少墨水,总喜欢在公众场合下侃侃而谈,高谈阔论。现在,读得书多了,才发觉自己的无知,自己大抵是“一瓶不响,半瓶晃荡”一类的人吧。随着读书数量的逐渐增多,才慢慢发现,越读越能发现自己无知,见得读书人多了,才更加觉得自己的浅薄。现在,我已不敢再在公开场合下言语了,可能是因为读书教会了我“矜持”,多数场合我只听别人说,连周围的朋友也开始为我着急,他们总是劝我要学会表现自己,可我在这方面似乎并不开窍。有人说,低调做人,高调做事。其实,读书的事,无关乎高调与低调,又或者说,低调更有利于读书,高调得多了,还会影响到读书的心情。心,静不下来,书,怎么能读好呢?好在,我在这一方面做得还不错。
尽管在别人眼里,自己或许还能算得上一丁点儿优秀了,但我却从来不敢以此自居。可能在小环境中,你是那个还算可以的人,但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我从来不敢把别人眼中的自己和自己眼中的自己对比,别人眼里的那个我,似乎从来与我无关,真正的我需要不断进取,走向新的自己。的确,身边优秀的人比比皆是,人人成就不菲,而我,不过是比身边小环境的朋友多写了几个文字亦或多读几页书而已。其实,人跟人永远没有什么可比性,人们常说,人比人,气死人。这样说来,读书是自己的事情,与别人无关,仅仅是一项个人爱好而已,就像张三喜欢吃酸的,李四喜欢吃辣的一样,没有什么特殊性,其他人无权评判他们喜好的好坏。有人喜欢抽烟,就有人喜欢喝酒,有人喜欢逛街,就有人喜欢看电影……读书也是如此,不过是众多爱好中的一个罢了,本没有什么特殊性,但现在看来,读书,似乎被人们赋予了更多其其他色彩。
现在,爱读书的人时常会受到一些部门的奖励,读书被一些人群时时刻刻呼吁,甚至把建设书香校园、书香社区、书香城市等成为硬性指标来考核。这就是说,当下的很多人是不读书的,所以才要不断倡导,犹太人人均读书大概每年是68本,而我国人均读书量不足犹太人的零头,所以,读书的事情,必须提上日程,引导人们必须成为读书人。真正的读书无需倡导,是一种生命需求。
有人问:读书,有什么好处,不读书不也没缺胳膊少腿吗?要说读书有什么好处,我真的还说不上来,因为读书似乎并不能带来什么立竿见影的既得利益,况且在社会上不乏有大字不识的人拥有巨大的财富,财富跟读书的关系似乎不那么紧密。如果一定要说读书有什么意义的话,我只能说,读书能让人的精神和灵魂变得丰富而有意义,能让人的生命有高度也有宽度。
总之,读书的人和不读书的人是不一样的,从脸上就能很明显地看出,读书人的脸上有着一种温和的书卷气,不读书人的脸,却是各行各业的显照,银行人的脸似乎就是一张冷漠的人民币,杀猪的脸上带着些许杀气腾腾,生意人的脸上似乎永远写着“精打细算”几个字……相比之下,还是读书人的脸最好辨认,充满着读书人的良善和慈悲。在众人多人群中,我唯独喜欢读书人的脸,我也喜欢和读书人打交道。好在,我身边有太多的读书人,能与一群尺码相同的人同行,何尝又不是上帝的眷顾呢?
读书,让人越来越幸运。读的书多了,心里的路也慢慢变宽了,心路宽了,生活还会给你一条栈道吗?读书,是一件自然的事,无需为了什么倡导全民走向阅读之路等大理念而刻意去读,也无需为了什么沽名钓誉而去读书。
读书,就是读书,不过是普通人的一项普通爱好罢了,如阳光、空气和水一样自然。如果硬要给读书赋予什么意义的话,我想,那就是:读书,使我们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读书,跟高尚无关,捧起一本书,书就是我们的整个美好时光;读书,跟伟大无关,翻开书页时,那些细细碎碎就是我们日子里的平常。
读书,本就是一件顶平凡的事,哪里又什么特殊的意义?
2020年5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