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我怀着好奇的心情打开了路遥先生的《平凡的世界》的第一部,我被这一书名所吸引,思索着作者笔下的平凡世界到底是怎样的。
初读1-2章,孙少平的形象就深深地印入我的脑海,“小伙子脸色黄瘦,而且脸颊有点塌陷,显得鼻子像希腊人一样又高又直。”这是孙少平最开始给我留下的形象 ,这是个生活在黄土高原穷苦的孩子,由于常年吃不饱,营养不良所以面黄肌瘦。学校里的菜由好到差分为了甲乙丙三种,主食的面膜也为白、黄、黑三种,当然,黑的也就是最差的。大多数的人都吃的是乙菜,再穷的也能吃到菜,而孙少平却只有两个黑黑的高粱面馍,这是最没营养得粮食,旧社会时地主喂牲口都不用高粱。
“血涌上了他黄瘦的脸。一滴很大的檐水落在盆底,溅了他一脸菜汤。他闭上眼,紧接着,就看见两颗泪珠慢慢地从脸颊上滑落下来——我们姑且就认为这是他眼中溅进了辣子汤吧!”这是对孙少平最后来到菜盆前舀菜的描写,这并不是什么不光彩的事,但是他却从中感受到屈辱,也许是贫穷打击到他强烈的自尊心,所以在舀剩下的菜汤时他才会这么难过。还好的是有一位女同学会在他后面,拿走剩下的最后两个黑面馍,两人因此而见面,可只是知道对方名字。
当时的条件是艰苦的,上半天学还要干半天的体力劳动,这对本来就营养不良的孙少平来说更是一种打击。而贫穷又使他过分的自尊,他常常感到别人在嘲笑他,因此对一切家境好的同学都有一种对立的情绪,还在一次点名时与家境比他好许多的班长对峙。但在这一时期孙少平爱上了阅读小说,他在这段时间与书为伴,满足了自己的精神需求,与此同时他还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结识了在他后面拿高粱面馍的女同学。
1-2章中,作者用了许多笔墨描写了孙少平的性格,强烈的自尊心让他时常也会感到屈辱,向我们详细的介绍了他的家庭,生活,初步了解了他当时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