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开元盛世
一
看过《水浒传》原著的,都知道梁山108将是被洪太尉放出来的。
儿时读到这一段,全当封建迷信。如今再品,还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
二
那年京师闹瘟疫,民不聊生。
于是仁宗皇帝派遣洪太尉,去请江西信州龙虎山张真人。
“星夜临朝,祈禳瘟疫”
在宋朝太尉是干什么的?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长,是辅佐皇帝的最高武官,是拱卫皇权的高层核心,拍这么大的官,可见朝廷对此事的重视。
洪太尉一出京师排场就不小,一路上大小官吏,“远程近接”不在话下。
但这对龙虎山来说却是一件麻烦事。
第一,在当时“祈禳瘟疫”是一项高危工作。做好了,是“天佑大宋”;做不好结果只能有一个:杀头。
第二,洪太尉位高权重,迫于圣旨压力。作为江西的一个芝麻小道观,一旦有失怠慢,那就是飞来横祸。
所以,必须要想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才行。我们看看张天师团队是怎么操作的?
三
重臣驾到,道观该有的排场还是有,“前应后引“”接至三清”。
洪太尉来了就问:“天师今在何处?”
这时整回书的主角监宫真人出场了,出场就打了一个太极。
“真人修真养性,不住本宫”。
洪太尉又说:圣旨你们总归看了吧?
监宫真人又回复:“诏敕权供在殿上,贫道等亦不敢开读”。
每当读到这里,我就觉得这个监宫道人特别有趣,简直就是江湖老太极。外表毕恭毕敬,实际上就是说:
你们要的人没有;皇帝的通知我没看。
紧接着监宫真人继续“道德绑架”洪太尉。为了要救万民,需要洪太尉办一点“志诚心”。
可不能小看了这一点儿“志诚心”,把能否“救济万民”的结果,跟洪太尉”建立起了因果联系。
这就是江湖老油条。
四
但这还不足以保全龙虎山,于是接着“套路”。
因为是圣旨钦差干系重大,洪太尉只能照办。于是,“不带从人“,”口诵天尊宝号,纵步上山来”。
由于平日养尊处优,走了二三里,心烦意乱就开始吐槽。先是走了不到三五十步遇到一只吊睛猛虎,接着又是遇到大蛇。
这时再想,为什么监宫真人要求洪太尉一个人上山就有道理的了。
这个猛虎和蛇是龙虎山的道士刻意放的。目的是为了给洪太尉施加给恐惧感与虔诚心。
当人一旦变得开始恐惧,就更容易操控。那么,操控什么呢?我们接着看。
紧接着遇到了道童。道童说:我早知道你要上山找张真人。
洪太尉说你咋知道呢?道童又开始云里雾里,目的验证张真人未卜先知,然后劝洪太尉下山。
经过这么一顿惊下,洪太尉再也不往山上跑了,赶紧下山。
五
回到山下,那个监宫道人又出场了,一顿嘘寒问暖之后,猛给洪太尉灌“后悔药”。
“太尉可惜错过,那个道童正是天师。”
这时洪太尉的心情是什么?恐惧、慌张、懊恼,还有委屈。这种心态下人最容易做什么?是失去理性。
然后接下来,又请太尉游山。故意带着洪太尉来到索镇魔王之殿,述说来历,引起洪太尉好奇心。
其实,这时洪太尉但凡清醒,就应该牢记一点:皇帝派你来龙虎山到底干啥来了?
经过前日一系列的惊吓,人就容易偏执,变得越像孩子:越不让干啥越要干。最后亮出太尉身份的杀手锏也要干。
但此时道士们还是怕洪太尉不上钩,早已埋好了最后的一坑,再压在洞口到的青石板上刻了四个大字:
“遇洪而开”
就这样,众道士在洪太尉的强烈坚持下,“无奈”地掀开了镇压魔王的青石板。于是乎:
千古幽扃一旦开,天罡地煞出泉台。
这时道士们才终于松了一口气:掀开了青石板。但是确把这块青石板的心理压力牢牢地压给了洪太尉,让他回京不敢造次。
因为一旦张天师祈禳瘟疫不成,江湖都知道是洪太尉放走了妖魔。
经过这一系列神操作,彻底把洪太尉拖下了水。
六
作为水浒传的第一回书,这样设置其实非常的出彩。
作为故事的引言和开头,不仅贯穿了所谓“成也太尉,败也太尉”这条线,侧面反映了江湖在当时朝廷面前的谨小慎微。
更点破了一个不争的事实:太尉一旦出了庙堂,利用身份就可以胡来。
而这才是“天罡地煞出泉台“的根源所在。
而要说龙虎山这么做是真正是为了对抗朝廷官员们?非也。他们只不过是用了一个大胆的套路,去维持自己基本的生存底线:安身立命。
至于始终没有露相的张真人到底去哪里了?那还用问?一经得信,早就连夜进京跑朝廷那里报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