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视频,请搜索:邹澍脱口秀
一家做得好好的餐厅最终倒闭,第一原因可能是自己的偷工减料。这是绵阳孙抄手的创始人,也是我的好朋友在绵阳时告诉我的。当时他从美食媒体人转型自己开抄手店,决心让餐厅的品质始终如一。如今他开了不少连锁店,却坚持不急速扩张。这个道理看似简单,但太多店都不去持守。
这几年我们住在深圳盐田,是一个新改造的大社区,很多人从市中心搬来,整体对生活品质的要求比原住民更高。这里有许多小店,有几家做得挺出色的,慢慢也有一些连锁品牌入驻。然而遗憾的是,一些店铺,包括连锁品牌,在最开始的体验很好之后,却慢慢走了下坡路。比如一家特色台湾美食店、一家知名饺子馆和一家凉拌鸡店,还有最近新开就很红火的韩式烤肉……这些店让人逐渐失望,要么是分量减少了,要么是服务态度变差,要么是卫生状况每况愈下,甚至食材都开始不新鲜了。
这两三年间,我观察到三家店的品质始终如一,给人一种“做长久生意”的感觉:
麦当劳——作为全球连锁品牌,品质和服务的稳定性毋庸置疑;
粤景湾茶餐厅——一家本地港式餐厅,出品和服务始终保持水准;
一家位于二楼角落的小锅米线店——主打云南地方特色,位置虽然偏僻,周围都是空铺,但每天都有顾客排队等位,可谓“好酒不怕巷子深”。
这种稳定性让我印象深刻。听说米线店老板的孩子成绩也很好,被推荐上了盐田外国语就读初中。感觉这种稳定经营的态度,也反映在生活的其他方面。
相比之下,一些老品牌的表现则让人失望。例如我们从老大小时候就开始办会员的一家儿童乐园。将近十年的忠实用户,这次带孩子去深**城的分店,却发现体验感大不如前。
让我失望的几点是:
充值赠送了——虽然这点无关痛痒,但说明了经营思路的变化;
员工内斗拉客——工作人员直接建议我们“去大店消费,不要去小店”,门口还摆了一块宣传牌,列出了大店的名称。这种行为让人疑惑,难道小店的运营已经被放弃了?
新增不合理的限制——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如果离开超过15分钟,就不允许再入场。以前完全可以当天自由进出,现在却让人感到很不便。
当我们询问“15分钟如何解决孩子吃饭问题”时,店员礼貌地说:“我们场馆内有餐厅。”然而,当我们玩了几小时去餐厅一看,发现价格是外面的两倍多,而且不能用充值余额结账,现场冷冷清清,显然大家并不买账。
我们就点了外卖。孩子只能坐在场馆外急匆匆地吃饭,因为只有15分钟,显得特别狼狈。最终,我跑到前台沟通,希望可以放宽时间限制。前台告诉我们,只要“15分钟内刷卡进出一次”,就可以重置时间。后来我们说,今天的经历会记录成视频,员工连忙劝我们不要坐在外面,说门口有凳子更近一些。然而,当我们回到场馆内发现,那些凳子其实是换鞋用的,根本不适合吃饭。
孩子吃完饭后,我们大人也需要吃点东西,于是又去沟通能不能把孩子送进场馆,我们稍后再进来,但会超时15分钟。这次员工刚开始很犹豫,但看到我在录视频,就答应了。等我们回来询问如何处理超时问题时,员工却直接说:“直接刷卡进去就好了。”这才发现,这个所谓的“15分钟限制”只是他们的口头规定,系统上根本没有这样的限制。
作为将近10年的老用户,我们可以接受这几年大店的涨价,也能理解他们升级了,但这种体验感的下降让人特别不舒服,不由得怀疑,这样的品牌还能否持续下去。
消费者的需求其实很简单,就是“一致的体验”。然而,很多品牌却容易陷入“做好了就想变一变”的误区,以“降本增效”为名,最终失去了客户的信任。这种现象甚至在脱口秀行业也有类似的案例。真正能长久发展的,往往是那些对品质执着坚守的品牌。以用户为核心,不偷工减料、不急功近利,才是成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