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一度想改掉听民谣的习惯,试图强迫自己听不同风格的歌,听过一段时间的摇滚,一段时间的流行歌曲,到头来还是喜欢听一些随性的民谣,喜爱听张悬的歌。
对鹿先森乐队的《春风十里》莫名好感,每次都单曲循环好几天,注意到里面有一段日语的歌谣,看评论有人说是《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里面的音乐,现在再去听好像没有这一段了,难道是我的幻觉吗?
闲来无事,搜了搜该电影的评分,蛮高的,出于好奇看了一遍《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看完后说不出的感觉,觉得松子太过自我,看似松子一生都很苦难,与亲人绝交,一个个渣渣的·“男朋友”,一直被抛弃,一直没人爱,一直在绝望。以下观点纯属个人浅薄的见解。
先谈一下松子这个人设的性格,对感情和身边的人儿过于敏感依赖,往往把希望寄托在看似美好有人爱的恋爱之中,害怕孤独。
影片里松子觉得自己被父亲忽视,没人疼没人爱,为了讨好父亲经常做鬼脸,甚至按照父亲的安排去当了老师,结果由于学生阿龙偷钱的事件,由于当时单纯善良的松子处理不当,导致失业,一直在内心问自己“为什么”,由于无法面对父亲以及卧床的妹妹,再加上长期压抑的心理,她选择离家出走。
看到这里其实我有个假设,如果我是松子,或者说我是一名小学班主任,班上一名淘气的学生偷了小卖部的钱,我该如何劝解学生去承认错误,又改如何给学校领导一个满意的交代。
之后遇到的一系列渣到无法用词来形容的渣男,这里对松子有一些怜悯,也有一些可惜,何必如此不珍惜爱惜自己,难道一定要靠异性才能生存吗?
之前看了很多影评,说法也是各抒已见,有的说松子的一生是自己选择的,有的则认为松子没得选,从一开始出生在这样的家庭,就注定是一场悲剧,
在我看来,松子是太过渴望爱,每次都爱得满满的,即使被三流作家男朋友拳打脚踢要她出卖肉体,她也没有抵抗,记得阿龙出狱,说“松子的爱,太耀眼了”。
我们生活中哪能一直都是幸福和欢乐,痛苦往往大于欢乐,很多时候毫无保留的付出,并不能得到等价的交换。如同松子的付出付出付出,等不到任何的回报,
所以,生活何不适可而止,对待事情有分寸有原则。
看到这样的评语:在人格没有独立、完整和健康之前,所有自以为深情的东西,不过是自以为是的感动和为了博得对方付出的筹码,只有强者才有爱的权利,弱者的爱无论怎样伪装,本质都是一种变相的索取。
这个说法我自己不是很认同,首先松子的人格是完整的,她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并且不顾一切的去追求,每一段阶段她都是对生活充满希望,
就算多次出现松子自己问自己'为什么,为什么?”之后他都会找到活下去的信念,
监狱的八年,仅仅依靠自认为和理发师在一起的一个月的幸福时光,即使理发师的记忆和长相越来越模糊,即使八年来那个理发师一次都没来看过他,她还是心里满怀希望的在监狱里苦练自己的理发技术。
阿龙入狱后,她日日夜夜都希望着他出狱的那一天,每一天都活得充满希望,衣着得体,充满希望,保持身材,那时候她已经40岁,身材没有任何臃肿和变化。
不得不说,在结尾她并没有觉得自己是可悲的,她知道自已的父亲的爱他的,挂念他的,妹妹一直等着姐姐回家,走向充满爱的阶梯。
选择确实在生活中起着非同寻常的作用,对待事物的尺度也要有度,当然,每个人的一生不一样,生活方式也不一样,不能说松子是被嫌弃的一生,而是一段很长很长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