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典】
故昔者尧问于舜曰:“我欲伐宗、脍、胥敖,南面而不释然,其故何也?”舜曰:“夫三子者,犹存乎蓬艾之间。若不释然,何哉?昔者十日并出,万物皆照,而况德之进乎日者乎!”
简单翻译下:从前尧帝曾问他的接班人舜帝说:“我想讨伐宗、脍、胥敖三个小国,每当临朝都放不下这个念头,这是为什么呢?”舜回答说:“那三个小国的国君,就像生存于蓬蒿艾草的卑微之地。你却还难以释怀,这说明了什么呢?过去曾有十个太阳同时出来,普照大地万物,更何况有德之人恩泽普及世人,有什么放不下的呢”
啮缺问乎王倪曰:“子知物之所同是乎?”曰:“吾恶乎知之!”“子知子之所不知邪?”曰:“吾恶乎知之!”“然则物无知邪?”
简单翻译下:啮缺问王倪:“先生知道万物所共同的那个标准吗?” 王倪说:“我为什么要去知道呢!”啮缺又问:“你知道你所不知道的东西吗?”王倪说:“我为什么要去知道呢!”啮缺又问:“那么各种事物便都无法知道了吗?”
曰:“吾恶乎知之!虽然,尝试言之。庸讵知吾所谓知之非不知邪?庸讵知吾所谓不知之非知邪?
简单翻译下:王倪回答:“为什么要去知道呢!当然,我会要试着讨论这个问题。怎么确定我所说的知不是不知呢?怎么确定我所说的不知是知呢?
且吾尝试问乎女:民湿寝则腰疾偏死,鳅然乎哉?木处则惴栗恂惧,猨猴然乎哉?三者孰知正处?
简单翻译下:让我试着问你:人在潮湿的地方睡觉就会腰痛而偏瘫,泥鳅会这样吗?人住在高高的树木上就会心惊恐惧害怕掉下来,猿猴也会这样吗?这三种动物究竟谁的处所最舒适呢?
民食刍豢,麋鹿食荐,蝍蛆甘带,鸱鸦耆鼠,四者孰知正味?
简单翻译下:人喜欢吃牲畜的肉,麋鹿吃草,蜈蚣吃小虫,猫头鹰和乌鸦爱吃老鼠,这四种动物究竟谁喜欢吃的最美味呢?
猨猵狙以为雌,麋与鹿交,鳅与鱼游。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
简单翻译下:濑猴喜欢猴子,狍子喜欢喝鹿一起,泥鳅喜欢与鱼一起游。毛嫱和丽姬,是大家公认的美女,可是鱼见了却躲入深水底,鸟儿见了却飞向高空,麋鹿见了急速地跑走。这四种动物究竟谁喜欢的最美呢?
自我观之,仁义之端,是非之涂,樊然殽乱,吾恶能知其辩!”
简单翻译下:在我们的意识观念上看,仁与义的开端,是与非的途径,都是纷杂错乱的,我怎么会清楚它们之间的区别呢!”
【谈心得】
庄子接着开始用事例来讲述世人对万物的是非之辩。第一个例子,一代贤君尧也会念念不忘像想征讨宗、脍、胥敖这三个卑微小国,庄子以此来说明,人一旦有了欲望,就会有排他意识,很难从万物齐一的本质出发看待问题了。
第二个例子,泥鳅住在潮湿的地方,猿猴住在高高的树枝上,人肯定不喜欢这样的住所,而他们三个谁的住所最舒适呢?
第三个例子,人喜欢吃肉,麋鹿喜欢吃草,蜈蚣喜欢吃小虫,猫头鹰和乌鸦喜欢吃老鼠,这四种口味哪个最美味呢?
第四个例子,濑猴喜欢猴子,狍子喜欢鹿,泥鳅喜欢鱼,可面对人们公认的美女毛嫱和丽姬,“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这三种审美哪个最标准呢?
显然,万物对待事物的标准都是不一样的,如果一定要人为的制定一套标准,那就违背自然之道了。所以庄子说“仁义之端,是非之涂,樊然殽乱”,用仁义去衡量,用是非去辨别,只能让认知更加纷杂错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