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春》的第五章,这个章节也很长,讲的是琴在高公馆吃完午饭后,跟着周氏以及高家一众青年在一起时的场景。在这次周末聚会,觉新、觉民和琴等人讨论了觉慧的来信,淑英请求觉新让觉慧在上海打听学堂的事情,接着又描写了觉英等人抓鸽子的事情,后来是觉新和周氏在谈论周家搬回省城的事情,话题于是又跳到了觉新的蕙表妹不幸婚姻上面,这引起了有同样命运的淑英的共鸣。淑英问周氏为何不能让蕙退婚,却得到了周氏只求来生不要做一个女子的回答。
觉民和琴等人对周氏的回答不满意,争相反驳,周氏说不过他们,只能自嘲自己是个老古董。这句话让前来的沈氏听见了,她暗指陈姨娘才是老古董。沈氏请大家听瞎子唱戏,淑英借着沈氏让琴点戏的机会让琴点了一曲《宝玉哭灵》,这不满引起了觉新的伤痛。觉新来到拐门,看见了陈剑云,他答应帮失业的陈剑云找工作,并邀请剑云进去听戏。琴不喜欢沈氏点的《瞎子算命》,要离开高公馆,淑英三姊妹挽留不让她走。在觉民、觉新的帮助下,琴才坐着轿子离开了高公馆。
这一章小说很长,描写的事情也很多,既有觉新对于觉慧参加革命党的担忧,觉民对觉新把觉慧的信给克明看的不满,也有淑英对自己命运的忧虑。那只被觉英剪掉翅膀的鸽子就像此时的淑英一样,它无法飞走,只能被觉英等人抓在手里玩耍,连海臣也能轻易抓住它。淑英萌生了去上海上学的想法,可是这个想法并不能得到觉新的认可。只有琴懂得淑英内心的想法,在淑英三姊妹的心里,琴有不同的作用,她们都舍不得琴离开。在淑华眼里,琴来了能让她不再寂寞,能一起游玩闲谈,十分快乐。在淑英眼里,琴是唯一能懂得她想法的人,有琴在,她便有一个能安慰她、鼓舞她的人。而在淑贞眼里,只有琴会关心她、爱护她,能减轻她对生活的恐惧。在高公馆里,这些青年人都因为自身的处境各有各的烦恼。
不舍琴离去的人还有觉新的儿子海臣,有琴在,他便能听到新鲜的故事。这个十分听话的孩子非常想听瞎子唱戏,可是因为觉新不让,他便十分顺从地跟着何嫂一起离开了,走之前还十分留恋地几次回头望着前来唱戏的瞎子等人。顺从的不仅有海臣,觉新的继母周氏也是如此。她也是一个非常痛苦的女人,可是她不敢反抗命运的安排,戴着女子三从四德的思想镣铐,唯一的希望就是来生不要做一个女子。可年轻一代并不想继续过顺从的日子,觉民、琴等人先后反驳周氏的话。觉新更是在他们的讨论中看到了一个个戴着镣铐的女人的幻影。周氏找不到反驳他们的话,对自己的主张也坚持,只能用自嘲的方式支开了这个话题。
瞎子唱戏的声音让觉新想起了往日的痛苦,他来到拐门,却碰到了同样命运凄惨的陈剑云。觉新是一个软弱的好人,看到别人提要求,不管自己帮不帮得上忙,总是会答应下来。剑云对觉新的帮助非常感激,可是因为处境窘迫,他因为心中对琴的暗恋而感到非常苦恼。
在看这章的时候,我一直有一个疑惑,为什么高公馆里的人不吃晚饭。我想了很久才悟道原来在那个年代,人们一天只吃两顿饭的,所以才有开头提到的吃完午饭,天快黑了的描写。想明白这些,我深刻地体会到自己对那个年代的人终究还是了解得太少了,对于他们的想法和做法更是有很多的不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