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这卡哇伊雨衣下的小男孩怎么了?
有人心疼:“他一定很累吧?”
有人赞同:“这张照片可以上热搜。拍得太震撼了。一个孩子的苦,谁知道?”
有人羡慕:“他爸居然允许他反坐!”
有人说:“前面是妈妈,强大的妈妈,你看鞋。”
有人猜测:“他可能是不想去上学了。”
有人说:“他有心事,不知道跟谁说。”
有人说:“他就是单纯地不想被雨淋湿脸而已。”
大概17:30,石良老师拍到这张照片,他说:“那一刻,我感觉瞬间和他产生链接了,他穿着很卡哇伊,实则可能是另一番心境。”
回望身边的学生们:
马上参加高考的学生凌晨1点还在朋友圈给老师点赞留言,她的想念里可能有某种情绪需求;
学生的女儿,初三,即将中考,不想去学校;
同学的女儿,初三,近一年经常不去学校;
朋友的侄儿,每周都有那么一天不想去学校;
朋友的儿子,高三,不想参加高考;
师姐说:“我班上从去年开学到今天,就从来没有全班到齐的时候。”
幼稚园送来幼儿用蜡笔绘制的六一表演邀请函;
小学部校园篮球足球比赛颁奖仪式上,运动员激动兴奋感染了老师……
理想是那么动听而丰满,现实是那么隔膜悬殊。你选择什么样的学校,遇见什么样的老师,成为什么样的父母和学生,是天意的无意馈赠(运气好)还是有意自找的伤害(运气差),满意的教育,是遇见还是寻见?
“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生长,生长本身就是目的”,
如果眼里没有人,教育又有什么意义?
编辑于2024年5月28日2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