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Jade之前在温哥华待了3年。那几年她的生活很规律,她说有一种小时候回到家的感觉。
每天丈夫上班后,Jade去附近跑步,回来后跟家人朋友微信聊天;下午上语言班;晚上打扫,看书;周六逛农贸市场买新鲜蔬果,或者和语言班的同学聚餐;周日参加教堂的活动。
去年,因为丈夫被派回国工作,Jade也一起回到上海。
Jade担心自己跟不上国内形势,回上海后第一件事情就是给自己列计划,结交朋友,扩展人脉,考职业证书,参加各种社群,想努力变得和大学同窗们一样优秀。
一年到头,虽然清单上的事情大部分都完成了,但Jade的内心没有太多满足感,也无快乐可言。
Jade想得到更多,获得更多认可,更多财富;在获得的同时,她不断与人比较,变相激励自己,活得疲惫不堪。
“我还不够好。和他们比还差远了!”她焦虑不安,常常失眠。
是什么,让我们从外在获得越来越多的同时,却越来越不快乐?
当我们认同某件事物,认同某种观点,认同某一个人,然后把这份“认同”当作是自己的一部分,与之融合。
我们以为那份“认同”就是我自己,就是我的本质、实相和全部。
我们继而寻找并试图抓紧他人对“小我”的认同。得不到的时候,我们就非常沮丧和痛苦。
2
《当下的力量》和《新世界:灵性的觉醒》的作者埃克哈特·托尔说,“小我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心智结构就是‘认同’。”
“无意识地、强迫性地借由与一个物件产生关联,来强化一个人的身份认同,已经是在小我心智的结构中根深蒂固了。”
“小我”为我们编造了5大错误认同感。我们过去深信不疑,却浑然不知它们是如此之大的人生谎言。
一. 感觉自己的生命毫无用处或微不足道
这个假象来自于你认同了:你的价值是由别人来决定的,而不是你自己定义的。
二. 感觉自己很沮丧、气馁、并且怨天尤人
这个假象来自于你认同了:你能不经过“失败”中学习,就能获得成功。
三. 感觉后悔和遗憾,并且又充满悲伤与罪恶感
这个假象来自于你认同了:重温过去令你痛苦的时刻,你才有能力使痛苦消逝。
四. 感觉受到限制,感觉恐惧
这个假象来自于你认同了:面对挑战时,你唯一拥有的资源,是那些你已经知道自己能够做到的事。
五. 感觉别人比你更优秀、更聪明,因此自我怀疑,局促不安
这个假象来自于你认同了:你来到世上,是为了变得像另外一个人,而不是成为你自己。
3
我们如何破除由错误的认知带来的人生谎言呢?
一. 停下来,别急着被内在慌张的声音所驱使。
埃克哈特·托尔说:“人类存在最主要的困境,其实就是无觉知的思考。”
破除错误认知需要我们平时进行冥想,提高觉察力。而不是等到负面情绪来袭的时候才开始去练习。
二. 看看这个声音到底从何而来?
比如,当你的事业需要调整时,你的内心也许会出现一个声音,“我以前没做过这件事,我可能不行吧。”
这时,你要觉察到,这实际上这是“小我”在说话。千万不要被这个声音干扰了你的思路。
三. 听听你的“小我”如何大发脾气?
当你开始觉察,而不是像以前一样被“小我”操控时,“小我”会大发雷霆。
就像孩子哭的时候,你每次都给他一颗糖吃,他吃了糖之后就会乖乖不哭了。
后来你学习了一个科学的育儿方法。于是,下一次,孩子哭的时候,你没有给他糖吃。孩子没有如愿得到糖,会哭得更凶。你的“小我”也同样会如此反应。
4
在“小我”为你创造的伪装面具下,你将生命聚焦在“拥有别人拥有的东西”或者“变成别人那个样子”上,无法学习和成长。
你受控于“小我”,被它灌输的各种“信念”控制得死死的,不断地重复这样或那样的模式,始终无法摆脱。
在模式中,你很难了解到真实的自己,只有重复的伤害,伤人伤己。
你会突然觉得自己很陌生,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谁。
只有当你觉察和看见“小我”,不随着“小我”起舞,并且与它划清界限,告诉自己:
“这就是我,我脆弱,也容易受伤,世界让我感觉到渺小,但是我感觉得到我的价值,我爱当下的自己,并且想要认识真正的自己。”
这时,你才能开始了解真实的你有多丰盛和智慧。
“小我”就像小孩一样,它的力量其实很小。它唯一的力量就是你过去的无知无明。
唯有能发生的,才能被看见;每次看见,都是一次机会与旧的“认同感”告别。
而你的觉知力是放大镜和显微镜,帮助你更好、更快速地发现被隐藏的真实的自我。
就像乔布斯所说的:
“你的时间有限,所以不要为别人而活。不要被教条所限,不要活在别人的观念里。不要让别人的意见左右自己内心的声音。
最重要的是,勇敢的去追随自己的心灵和直觉,只有自己的心灵和直觉才知道你自己的真实想法,其他一切都是次要。”
愿我们在经验生命的过程中学会“觉察”、“臣服”、“接纳”和“爱”,找到自己的独特天赋和人生使命,圆满地完成这一世的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