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所有人都认同的文字称不上表达。”丨《不必读书目》

​“有的事情无话可说,有的事情有话可不说,那么,选择就不多了。”——刀尔登

作者丨谢丹儒

来源丨最后一米阳光

1.

曾读过这么一句话:“如果世界上有一种叫作阅读家的职业,不会再有人比毛姆更加合适。”

当然,除了毛姆之外,还有一些公认的同样在阅读方面有着独特魅力的。

比如傅雷,现代翻译家,文艺评论家。傅雷早年留学法国巴黎大学。他翻译了大量的法文作品,其中包括巴尔扎克、罗曼·罗兰、伏尔泰等名家著作。评论方面,他评论张爱玲的小说、评书《爱的教育》、以及诸多翻译作品的序文(这也算是“评书”的一部分)等等,主要参考:《傅雷读书与做人》

又比如颇有“争议”的水木丁,她的《温暖三部曲》,她谈张爱玲、钱钟书、梁羽生与金庸、王小波等。

不过今天我们要聊的既不是毛姆,也不是傅雷,而是另一个人,刀尔登。一个同样在读书方面融合自己心得,用慧诘的语言写书,写随笔,写书评,写就了《中国好人》、《不必读书目》、《点头亦摇头》等一系列优秀作品的作家。

这实在是一个有意思的人。比如说,他常说夺得某省的魁元这件事是他“平生最大的不体面事”,又比如《不必读书目》,写着写着,“初衷似乎有点想不起来了”。事实也是,如果你去翻阅《不必读书目》,你会发现,读着读着,竟忍不住想要一窥全貌。

最主要的是什么呢,就是这些“书目”本身刀尔登他自己是读了的,他不仅读了,还读出了新意,读出了“怀疑”。

在题记中,他写道:“今天的不智,是不能记在前人账上的。”

这应该是独一个吧?起初拟题,想着以批评为主,然后很快意识到,没办法持单一的褒贬,继而又意识到,不能记在前人的账上。

诚如他谈到“传统”:传统到底是从过去传递下来的东西呢,还是从过去接受下来的东西呢?

又比如他举例说:

“平时,我们听到两种声音,一种在说,我们失去了(一大部分)传统,另一种声音说,传统正在大放光芒;我们还听到两种声音,一种在讨伐旧的观念,一种要拯救往日的遗存。”

继而,他又表示:这些观点,可以都是对的,要在于新旧这类概念之上,另有一番判断。

纵观这些观点,虽不至于说读着令人不知所云,然而,作者持的到底是怎样的观点呢?

这就有点像铃木光司说的:“说花美就会有人说‘也有不美的花’。预想到会有这种抱怨,于是写‘既有美丽的花也有不美的花’。这基本是废话。让所有人都认同的文字称不上表达。”

诚然,让所有人都认同的文字称不上表达。

事实上也是如此,刀尔登在《不必读书目》中《题记》部分坦言道:“‘不必读书目’本来想拣着常见的、最为阅读的古书发议论,但在今天,这样的书实在少,只好把注意力放在常见的观念上,而涉及了几种普通读者不大想到去读的书。”

所以,《不必读书目》是怎样的一本书呢?

就具体内容而言,作者已经讲得很明白了。作为读者而言,我认为作者想要表达的可能是:留于后人评说。

毕竟,于他这儿,他已经完成了自己的表达,并作出了论述。

至于读者,《不必读书目》到底读或不读,不读也罢?或者认真读读看?

2.

读书人大致都会有这么一个毛病:读书之前可能不会想着作者是怎样的人,只论书的内容好不好。说白了,这才是与自己利益相关的地方。

所以,谁说读书人就真的多么高尚呢?

就说读书这个行为,读书的目的必然是属于读书的范畴之一,且不论是增长知识、满足好奇、或希望求得一知半解,开悟、启迪、价值、思考等等。总之,如果谁说读书是不带目的的,显然很难具有说服力。

写书人同样如此,如果写的书不包含这些人们喜见乐闻的,或事关人们“利益”的东西,那他们写的东西多半也不会被看见。最起码,在编辑这一块就过不了关。所以,总得满足点什么需求才行。而且,说实在的,如果抛开这些,写书人又该写点什么好呢?或者说,可写的东西还有哪些呢?

从这一点出发,我们能够很轻易的发现,每一本书能够出版,或者说能够被挖掘出来,本身就有一定的原因。只是说,最终是书挑人,还是人挑书,这是个问题。

就说《不必读书目》吧,它同样不能违背这个“规则”。

无论是好奇这书目中都包含了哪些,还是害怕错过某些书籍,又或者想要知道“不必读”的依据是什么,你总得说点什么,有理有据才是合理的,不是吗?

个人很喜欢百仕瑞集团创始合伙人杨文彪对于从书中能够学到的知识的分类,他说:

“我把从书中学到的知识分为三类,即本知、旁知和它知。本知是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或人生目标最有影响或与其最密切相关的知识;旁知是指帮助自己实现人生目标、起到促进作用的知识;而它知是和自己的人生目标关系不大,但可以丰富社会阅历的知识。相对应而言,书可以分为专业书籍、参考书籍和休闲书籍。所以同样一本书,每位读者对它的定位是不同的。对你来说,某本书提供的是本知;但对我来说,可能只是作为休闲书看看而已。但就另一本书,对你我的价值可能正好相反。因此,对于每个人而言,读书的书目必须要以自己的目标展开,切不可受时尚影响而偏离了读书的方向。虽然你希望能博览群书,以证明你有无限的潜力,但很遗憾,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看书得有取舍!”

最后,他总结道:“关于推荐书籍方面,我的建议是:本知的书要求缘,旁知的书要修缘,它知的书要随缘。”

按照这个分类,很显然,《不必读书目》应该是属于“它知的书”,所以,从某种角度而言,读它需要一定的缘分。

在此,我想到最近发现一个比较有趣的事:

《不必读书目》是我三年前买的,那时我刚读完《中国好人》一书,然后我便按照作者刀尔登,按图索骥继而买下了他的其他的书,譬如《七日谈》、《旧山河》、《大道与小道》、《点头亦摇头》、《牛人的物种起源》、《鸢回头》等,其中《不必读书目》亦在其中。当时,我几乎恨不得将他的所有作品都纳入囊中,事实上我也确实是这么做的,花了好几百大洋将平台上所有他的作品都买了下来。

要知道,当你真的被一个人的才华所吸引的时候,你是不会想那么多的,无心权衡利弊、计算得失,更不会如同购物那般比较优劣,你只会想着尽可能的将有关这个人的作品全部收入囊中。

欣赏、喜欢、爱、得到、拥有、占有……理智什么的,早就抛之九霄云外了。

这就是“读书人”的又一毛病了:当你开始阅读一本书,一篇随笔,或是一个杂志故事的时候,发生了什么?如果作品有趣,那么你在寻找作者。你在猜测藏在文章背后的那个头脑。

显然,我就是这样。

但是,买完后我却没有第一时间去读。这似乎是很多“读书人”的习惯,买来之后因为它不会消失,便容易被搁置一旁任其蒙尘,心想着等以后再读也没关系,再加上没有急切需要读它的原因,哪怕知道它很好,那也还是可以再等等看的。我很多的书都是这样的,结果是很多书买来都还没有读。

直至今日,心血来潮,突然想起那么一个人,想起那么一本书,我才又翻开来看。

出于好奇,我查阅了一下《不必读书目》相关资料,结果却被告知:该资源已暂停版权合作,我们正在努力争取中……

幸运的是,我早早就买下了这本书。

所以说,真的,有些书,读它是需要缘分的。

3.

说起为什么会选择《不必读书目》去读,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最近一直在写“书评”。

偶尔,我也会遇到一些书很不错,但是如果要去评价它却不知道该从何处切入的情况。

基于这种情况,恰巧印象中有那么一个人,本身是欣赏的,再加上我记得有那么一本书,于是我便找到了这本书。也就是刀尔登的《不必读书目》。

当然,不容忽视的是既然对方的主题选的是“不必读书目”,“不必读”本身就带有一定的批判意味,众所皆知,人们在说不的时候并不比说好要简单的多。诚如《中国好人》你得说什么是“好人”,以及为什么是好人,这才是合理的。而说“不”显然是多了一层,你不仅得解析它的好,你还得推翻它的“好”,并说出“不”的理由,如此才是合理的,不是吗?

所以,“不”相对于“好”而言,它又多了一层。从深度上,大致也可以这么理解。

实际上,《不必读书目》的内容也确实是这样的,它不仅需要读出每一本书的好,同时,你还得根据它的好提出有力的证据来证实“不必读”的缘由。你避重就轻还不行,追本逐末,或本末倒置,又或用过于片面、偏见、偏执的角度切入同样不行,泛泛而谈就更行不通了,若是这样就太不具说服力了。

而且,永远不要把读者当成是傻子。要知道,将别人看作傻瓜的人,往往不知道自己在别人眼里才是最大的傻瓜。

显然,刀尔登也深知这一点,所以他没有避实就虚,没有泛泛而谈,更加没有为了说明“不必读”而刻意作出“文饰”的冲动。

就这一点而言就已然是很难能可贵的品质了。

如果你了解人类反应和思考的倾向方式,你会同意我说的:

比如,人们往往倾向于对所观察到的事物进行合理化(文饰)的冲动;

又比如,总有些人不知所谓,尤爱泛泛而谈。说话之前很少审慎思考,却让情感、偏见、成见、好恶、希望和挫折代替审慎思考。

4.

所以最好的方式是什么呢?

今天,我读到一个比较有智慧的说法,我认为这是个不错的方法,她说:“当你面对一个看法和一个问题的时候,你要把你自己想象成一个国际大法官,你要耐心的听完两边辩护律师的所有的陈词,不要太早的去下结论,也不要投入自己太多的私人感情在里面。你想想看,如果这个时候,你是需要判断一个人的生死的,你是不是会更加的谨慎和公正一些。”

从某种程度上讲,这对于书而言,同样如此。

上面说读书需要缘分,但是仅仅缘分显然是不够的。就像我买下这些书,却等到现在去读,还有更多的书是即使买下来,我可能永远都不会去碰,这也不是不可能的。所以,无论是买书,读书,又或者选择某书,我们同样不要太早的去下结论,尤其是在读书的时候投入自己太多的私人情感,先入为主,这是极其危险的事情。这于书,或读书,或于自己的需求而言是不够严谨和公正的。

就比如说,前几年我可能会觉得《不必读书目》就如这标题一般,不必读也没什么的。毕竟,那时候我对于书目中的很多书都有一定的感情,这个时候我几乎是听不进任何反驳的。譬如《四大名著》、《庄子》、《老子》、《内经》、《周易》等。我一直觉得这些书,无论是其珍贵的程度,文化传统,文明,或是在思想上,都是有一定的深度的。如果你告诉我这些不必读,那应该读什么呢?还有什么比这更值得读的呢?

但是,就如某人所说:“文字中充斥着无字的真空”。

每一本书,或者说每一种表达,它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能够客观的看待它的局限性,这绝对不是贬低,而是扩宽,是能够扩展我们的思维,提升我们的认知,以及让我们回归到更接近事物本质的这么一个状态的。

《不必读书目》就是如此,它不是纯粹的批评或批判,或刻意的贬低,恰恰相反,这更加接近事物的本质,更接近书本身,书的内容、内涵、实质本身。

诚如某人所说,被误解是表达者的宿命。

一方面,这何尝不是表达的本质属性呢?让所有人都认同的文字称不上表达。

另一方面,有多少人他们只接受固定来源的信息,倾向于自己所愿意相信的事物,倾向于将自身的偏爱或经验投射于现实生活,倾向于对特殊事件进行普遍化概括。这实在是距离真相、本质越来越遥远啊。

尤其是在当下,各种营销手段,各种“腰封”(妖风),以及各种文饰,对于传统,古典文籍,或其他书籍,很是不友好的情况,再加上过度看中作者的成就而忽视其思想,缺乏辩证的思考,缺乏主见、独见思想的情况屡见不鲜,这样的一本书无疑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是时候正视书的内容了,别让思想蒙尘,别迷失了自己。

所以说,我认为《不必读书目》好,好就好在它给更多的人提供了一种重新审视书本身的视角,不先入为主,不自以为是,而是“就书论书”,就其内容、思想进行审视。

还是那句话,让所有人认同的文字称不上表达,于书而言,《不必读书目》做到了;于表达而言,《不必读书目》同样做到了;于内容、思想而言,更是如此。

所以,如果可以,我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够读一读《不必读书目》,诚如某人所言,看世界不要带着偏见,有偏见就看不远,做井底之蛙没什么可骄傲的,能看得更远,就要伸长了脖子敞开心往前看。

读书,亦如此。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2,816评论 6 49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729评论 3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8,300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780评论 1 285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890评论 6 38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084评论 1 29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151评论 3 41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912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355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666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809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504评论 4 334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150评论 3 31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882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121评论 1 26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628评论 2 36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724评论 2 35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