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
欧阳修(宋)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蒙蒙。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注释:
采桑子:词牌名,又名“丑奴儿令”、“罗敷媚歌”等。双调四十四字,前后段各四句三平韵。另有四十八字前后段各四句两平韵一叠韵,五十四字前段五句四平韵,后段五句三平韵的变体。代表作有欧阳修《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等。
狼籍:散乱的样子。
阑干:横斜,纵横交错。
笙歌:奏乐唱歌。
帘栊:窗帘和窗棂,泛指门窗的帘子。
赏析:
此词作于熙宁四年(1071年),欧阳修晚年退居颖州,作《采桑子》十首,这是其中之一。
上片:“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一二句点明时间,地点,百花凋落,此时西湖的景色依然美丽,纵横交错的枝叶间,散落着点点残红。“好”字引领全篇,词人以这一情感线索贯穿首尾。词人晚年退居颖州,历经仕途坎坷,阅尽风雨人生,面对暮春时节,群芳凋零,并无伤悲之情,只以️一“好”字赞美,可见词人心胸之宽广、淡泊、豁达,花开是美丽的,花落的美丽不同于花开,每一种生命状态只是一个过程,以欣赏的眼光静观花开花落、云卷云舒。
“飞絮蒙蒙。垂柳阑干尽日风。”此两句继续写暮春西湖美景,眼前蒙蒙柳絮飘飞,柳枝在风中任意飘荡,纵横交错,一“尽”字道出了柳枝摇曳这一景象的持续性,生动而贴切。
下片:“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曲终人散,笙箫歌声已经平息,游人也已离去,这时才感觉到春天的宁静。“尽”、“空”二字道出了热闹散尽之后词人内心细微的失落,同时也带来了游人如织时所体会不到的空阔,沉静,体现了环境的幽深之美。词人以一“觉”字,由外部视觉转为内心的感受,与外界环境自然融合。
“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回到居室,只见双燕从蒙蒙细雨中归来,我放下窗帘。此处采用了倒装句式,本为待燕归来才垂帘。“垂下”二字由室外自然过渡到室内,将人物的动作与自然美景相衬,“垂下帘栊”反衬出内心的平静闲适,“双燕归来”给人以美好的向往。“细雨”与上片“尽日风”相承,和风细雨,突出了暮春之美好,内心之淡泊宁静。结句以景结情,情在景中。
此词上片写动景,下片写静景,动静结合,以动反衬出内心的静。作者用了白描的写作手法,淡淡勾勒,并不带主观感情色彩,构建起了一幅疏淡轻灵的西湖美景,蕴籍而含蓄。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评:“此首上片言游冶之盛,下片言人去之静。通篇于景中见情,文字极疏隽。风光之好,太守之适,并可想象而知也。”
参考网站:古诗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