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陪玩
吃完晚饭,儿子让爸爸陪他在沙发上玩,爸爸边陪他边看手机,儿子非常生气,就大声对爸爸喊到“你觉得玩手机比陪你儿子玩还重要吗?”
很多时候作为父母的我们,嘴上和孩子说做事要专心,但做出的却是相反的示范。处于感性思考阶段的孩子,亲眼看到或者亲身体验到的部分才会是他记忆最深刻的,也会影响他的行为模式。
所以与其和孩子讲很多的道理,不如我们先做到自己希望孩子做到的事情。最好的教育是不教育,在生活中用一言一行影响孩子就足够了。
关于妈妈美
放学路上,我和儿子又开始了互吹彩虹屁,我说儿子你好帅好帅,儿子说妈妈你好美好美,高兴的时候最美,但是生气和发脾气的时候就有点不美。我只能尴尬的呵呵两声。
孩子越小,感受越灵敏,他们大部分时候说话、做事都是从自己的感受出发,而这正是我们成年人所缺少的。那些我们隐藏起来的情绪,其实都会被孩子感知到。
所以与其让孩子从我们的情绪中猜测自己是否做对了,从而朝着讨好型人格发展,不如真实地向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让孩子知道这些情绪与他是否做对了无关。
关于改名字
有一天,儿子说你们怎么给我起这个名字啊,我不想要这个名字。我说那你可以去派出所改一下啊,你想改成什么都行。儿子说我想叫奥特曼%#&@,他觉得以奥特曼开头的都很酷。后来还不时地就问我什么时候去派出所改名字。
每个孩子小的时候都有一个英雄梦,总想着自己有一天也会成为那个英雄,这股想要的力量会激发孩子做事的积极性。如果能将这股力量与学习结合起来,那学习对孩子来说就不再是一件被动的事。
所以无论孩子的梦想是伟大还是渺小,我们都应该给予积极的响应和支持。因为在学习知识的道路上,想要去做远比要求去做更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