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梅雨期河蟹养殖管理要点,千万要注意!
六七月份是水产养殖生产的关键时期。随着气温、水温的持续升高,河蟹等水产养殖动物进入了快速生长期,新陈代谢速度加快,水体耗氧率随之升高,自然含氧量却逐渐降低。由于处于梅雨季节,有时阴雨天气会持续十几至二十天;加上这段时间天气变化无常,暴雨、雷阵雨等时有发生,易对水产养殖造成较大影响。另外,光照偏少会影响河蟹的蜕壳、生长;同时,高温和低氧是引起河蟹病害多发、高发的重要因素。
在梅雨期出现病害问题,处理起来风险很大,养殖成本会大幅增加,严重者可能会造成很大损失。广大养殖户要特别注重加强河蟹养殖管理,采取科学的措施综合防治,尽可能减少河蟹发病环节,确保河蟹平安度过梅雨期。
一、加强水质调控管理
梅雨期间,一方面蟹塘缺少足够光照,藻类生长不旺;另一方面河蟹摄食量增加,加上残饵、排泄物的增多容易引起水质恶化,造成缺氧、上岸等症状。因此,每天要视天气、水质等情况及时开增氧机增氧或泼洒增氧剂,这样不仅能增加水体中的溶氧量,打破水体溶氧分层,补偿氧债,平衡整个水体中的溶氧量,稳定池水酸碱度;而且还能有效降低水体中的氨氮、硫化氢、甲烷等有害物质含量;并促使池水中的有机物在好氧细菌的作用下分解成无机物,易于被浮游植物作为营养盐类吸收利用,抑制厌氧细菌的繁殖,降低厌氧细菌的危害。梅雨期一般可在雨后晴天的中午12:00-14:00时及下半夜开机增氧,如遇阵雨或闷热天气,应适时开启增氧设备,适当延长开机增氧时间。
要经常加注新水,不断加高水位,适当换去部分底层水。并经常使用增氧型底质改良剂改善底质,消除底部有机质分解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并能抑制细菌繁衍,保持底质良好,防止水质老化、恶化,使水体中的物质始终处于良性循环状态。每天检测水体pH值,防止水体因养殖动物大量呼吸作用、藻类光合作用减弱及雨水注入而变酸,可5~7天全池施用生石灰一次,使用量为每亩1米水深5公斤左右,使用量不宜过大,残渣不能入池,pH值高的池塘无需进行此处理。如果池水因水质过浓,蓝藻繁殖过于旺盛,形成水华,致使池水PH值偏高,可用0.6~1mg/L的螯合铜全池均匀泼洒,控制蓝藻的过度繁殖。
二、重视河蟹饲养管理
1.要保证饲料新鲜度
在梅雨季节河蟹养殖过程中要减少冰鲜饵料投喂,以防水质污染。此时投喂量要根据天气、水质变化和实际摄食情况灵活掌握,一般应控制鱼虾蟹吃七至八成饱即可,鱼虾蟹等摄食后应尽可能清扫食场或捞除残渣剩饵,遇闷热、阵雨天气应减少投饵量,以免造成鱼虾蟹等翻胃吐食。另外,应注意颗粒饲料贮存条件,一次性购进颗粒饲料不宜过多,防止霉变。
2.加强巡塘,发现异常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若养殖中出现死亡情况,首先进行环境改善,比如增氧,然后再咨询专业技术人员,选择恰当的处理方案。
3.缺氧、闷热天气应慎用底质水质改良剂
夏季高温和秋季闷热天,选用物理型絮凝类水质改良剂。不宜使用微生物底改类和氧化底改类,泼洒前后,均需做好增氧工作。
4.密切关注周边农田施药情况
农田使用农药后10天内不加水,特别是使用的部分杀虫药容易造成对水产品的伤害,可导致水产品死亡或水产品生长速度降低。梅雨季节不施肥。
5.注意加强水草管理
由于多雨季节易造成水体浑浊,降低透明度,影响水草的生长,容易出现枯死、烂根,因此应及时使用水质净化剂,增加水体的透明度,使其保持在45~50厘米;对枯死、烂根的水草应及时清除,防止恶化水质,同时清除过多的水草,保证一定的水草量,并成“井”字型,确保水体水流畅通。
三、做好病害防控工作
应重视河蟹病害的预防工作,梅雨季节尽量不用杀虫剂和消毒剂。因为此期间使用杀虫剂和消毒剂往往会引起水体藻相、菌相的变化,而且死亡的藻类、菌类易分解导致池塘水体溶氧降低,出现河蟹不适等症状,严重的可导致缺氧或中毒死亡(主要是蓝藻较多的塘口)。可以使用乐畅来进行安全驱虫,防控寄生虫问题。
除此之外,可内服一些药物来预防疾病的发生,河蟹病害主要是纤毛虫病、黑鳃病(烂鳃病)、腐壳病、肠炎病,因此在饲料中添加一些胆汁酸、幸福100和活力多等连续喂食5~7天。对已发生病害的要及时掌握病因,正确诊断,对症下药。一旦发现水产品死亡,要及时清捞并运送到远离水源、河流、养殖区和居住区的地点进行集中处理,切忌乱丢乱抛。这样,在入梅前就能创造一个良好的养殖环境。
四、预防河蟹应激性反应
暴雨、阵雨对河蟹养殖生态环境影响极大,主要是使养殖池的水质(水温、酸碱度、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盐度等理化指标)、浮游生物等养殖水环境产生瞬间变化,造成河蟹应激反应,极易使河蟹暴发病害。因此,养殖户尤其要注意暴雨期间的管理工作。
五、建好基础设施防洪灾
养殖户要尽快整修池埂和排水闸门及沟渠,要对机械设备及电器线路进行检修,确保安全使用。梅雨季节多发暴雨,对低洼田养蟹塘、单薄的池埂,易造成塘堤破损或池塘漫溢,要及时采取措施,提前预降池水,以免冲塌池埂,出现鱼蟹逃逸现象。对已受损的塘口应及时做好池塘清整、消毒工作和相应补苗措施,确保生产正常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