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 “秋乏” 破解指南

入秋后,不少白领发现自己在办公室里总提不起精神:盯着电脑屏幕没多久就眼皮发沉,思路像被裹了层棉花般迟钝,哪怕刚喝完咖啡,也难掩从骨子里透出的倦怠——这便是让人困扰的“秋乏”。

从中医角度看,秋季阳气渐收、阴气渐长,人体易出现“阴盛阳弱”的失衡状态,加上办公室密闭的环境、久坐不动的习惯,更让“秋乏”缠上职场人。

其实无需靠硬撑对抗,只需掌握茶饮、微运动、心理调适三大速效方法,就能轻松破解“秋乏”,找回专注高效的工作状态。

茶饮方:一杯入喉

办公室里随手能泡的养生茶,是对抗 “秋乏” 最便捷的武器,从根源上改善身体的疲劳状态,适合长期饮用。

▪西洋参枸杞菊花茶

堪称 “秋日办公续命茶”,尤其适用于口干、乏力、注意力不集中。

西洋参性凉味甘,能补气养阴、清热生津,避免了人参温补易上火的问题,正好契合秋季“燥邪伤阴”的特点;

枸杞性平味甘,可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缓解长时间看屏幕带来的眼疲劳;

菊花性微寒味甘苦,能清肝明目、疏散风热,帮身体驱散秋日残留的燥热。

冲泡时取西洋参片3-5克、枸杞10粒、菊花5-8朵,用沸水冲泡,盖上盖子焖 5分钟即可饮用,可反复冲泡至味道变淡。喝上一口,清甜的口感带着淡淡的药香,既能解渴,又能快速缓解身体的疲惫感,让头脑逐渐清醒。

▪石斛麦冬茶

石斛加麦冬,能有效缓解“秋燥”引发的不适,从内到外滋润身体,改善因阴虚火旺导致的倦怠。

石斛性微寒味甘,能益胃生津、滋阴清热,是秋季养阴的佳品;

麦冬性微寒味甘微苦,可养阴生津、润肺清心,帮身体补充被燥邪消耗的津液。

冲泡方法同样简单,取石斛5克、麦冬10克,洗净后放入杯中,用沸水冲泡,焖10分钟即可饮用。这款茶口感温润,带着自然的甘润,喝完后喉咙清爽舒适,身体的燥热感逐渐消退,疲惫也会随之减轻。

微运动:激活气血抗久坐

“秋乏” 的一大诱因是久坐不动导致气血循环不畅,身体器官得不到充足的氧气和营养供应,自然容易犯困。利用工作间隙在工位做几组微运动,无需额外场地和器械,就能快速激活气血,让身体从“瘫软”状态中苏醒过来。

▪工位踮脚功

是最简单高效的选择,还能顺便刺激养生要穴——涌泉穴。涌泉穴是肾经的起始穴,经常刺激能补肾气、提神醒脑。

做踮脚功时,只需坐在办公椅上,双脚平踩地面,双脚跟同时抬起,让身体重量集中在脚尖上,停留2-3秒后缓慢放下,重复15-20次为一组,每天做2-3 组。动作虽简单,但过程中能明显感觉到腿部肌肉的收缩,血液顺着腿部向上回流,不仅能缓解久坐导致的腿部酸胀,还能通过刺激涌泉穴让头脑快速清醒,原本沉重的眼皮也会瞬间有了力气。

▪颈部米字操

长时间伏案工作,颈椎僵硬酸痛也会加重“秋乏”感,此时颈部米字操就能派上用场。

做这套操时,保持上半身挺直,肩膀放松,头部缓慢地按照“米”字的笔画轨迹转动:先将头向正上方抬起(“丶”),再缓慢低下(“一”的下半部分),接着向左右两侧倾斜(“一”的左右两端),最后分别向斜上方、斜下方转动(“丿”和“丶”的组合),每个方向停留3-5秒,动作要缓慢平稳,避免快速甩动头部。

整套动作下来只需1-2分钟,却能有效拉伸颈部肌肉,改善颈椎血液循环,缓解颈部僵硬带来的沉重感,让肩颈瞬间轻松,思路也会变得清晰。

心理调适提效率

中医认为,人体经络的气血运行有固定的时间规律,其中申时(15-17 点)是膀胱经当令的时段。膀胱经是人体最长的经络,贯穿全身,此时段气血在膀胱经内运行旺盛,人体的精力、记忆力和专注力都会达到一天中的第二个高峰(第一个高峰在上午 9-11 点),正好适合破解下午的“秋乏”困局。

建议在申时前先处理简单琐碎的工作,把需要高度专注的核心任务集中在15-17点完成。此时身体的精力处于上升状态,大脑反应更快,思路也更清晰,能避免因疲劳导致的失误。

此外在申时还可以搭配一个简单的 “提神小技巧”:每隔40分钟起身到窗边站2分钟,打开窗户呼吸新鲜空气,同时双手握拳轻捶后背的膀胱经(从腰部两侧向下捶打至臀部),帮助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

一杯热茶、一组微运动、一次顺时的工作安排,能让你在秋日的办公室里,始终保持专注与活力,轻松应对各项工作挑战。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卵巢中医养护必修课》 认知篇 图1 卵巢的部位与正常形态 卵巢有哪些功能 卵巢有两项主要功能:①产生卵子并排卵的...
    读书笔记汇阅读 525评论 0 0
  • 1、甘草 甘草这味药很常用,可补虚、清热解毒、调阴阳、调和药物性味,相当于“和事佬”。在调和药性方面,70%的方剂...
    木木家阿苏阅读 20,389评论 1 22
  • 『一』附子 附子:补气追元,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被誉为“回阳救逆第一品”。 《伤寒蕴要》谓:“附子,乃阴...
    凌风暮雪阅读 5,718评论 1 6
  • 温度决定生老病死(全文阅读) 我所理解的温度(1) 谈到温度,大家并不陌生。虽然温度无处不在,而且时时刻刻影响着我...
    崔金娥阅读 10,393评论 4 7
  • 第二节 素问 藏气法时论 首先讲了五脏之苦。心苦缓,心有病,苦于缓,涣散,急食酸以收之,如五味子等,肝苦急,肝病,...
    水结晶阅读 5,519评论 0 3